后宫 第三部分
作者:西岭雪

第41节最香艳的一次暗杀(1)

海兰珠在盛京宫中住了下来。但是并没有像众人所猜测的那样,成为大汗的新宠,而只是作为宫里的客人,被哲哲款留。

这一则是因为皇太极实在是太忙了,每日政务萦身,而且前线吃紧,不肯再为儿女情长分心;二则永福宫里既有庄妃也有静妃,大汗就算难得来一次,也往往疲于应付,一边讨好绮蕾一边安慰大玉儿还来不及,眼里哪还顾得过来第三个?且等闲也不过来,只召绮蕾往清宁宫甚或崇政殿、凤凰楼陪伴。

海兰珠无可奈何,且也真心敬重绮蕾,加之自矜身份,不肯太露行迹邀宠,虽每每对月长吁,望花生叹,难免有伤春悲秋、虚掷年华之忧,也只得抱着见机行事的心且先安住下来,走一日看一日了。

永福宫两间屋倒住了三位主子,且女乃妈又常常要抱淑慧格格来请安,人来人往,又是丫环又是宫女,又有太医要陪伴绮蕾左右,顿觉拥挤不堪;那海兰珠又是个爱说爱笑的,又对万事好奇,不时问东问西。大玉儿先时还殷勤招呼,相聚既久,先头的新鲜劲儿过去,便觉不胜其扰,日间只往抱厦里读书写字,留下海兰珠与绮蕾独处。

那绮蕾也怪,平生待人向来冷若冰霜淡如水的,惟独对海兰珠和颜悦色,虽然仍没什么笑容,态度言辞却较往常温和许多,有问必答,从不厌烦。海兰珠每日里缠着她聊些草原故事并宫中趣闻,有时夜间睡下了还唧唧哝哝到半夜,反把亲妹妹大玉儿靠了后。她小时原也学过弦索,只无明师指点,如今得了绮蕾这个乐中高手,喜不自胜,哪有不请教研习之理,两人日则同行,夜则同宿,竟是形影不离。

这日因教习《霓裳羽衣曲》一节,绮蕾遂溯本穷源,从容讲解道:“乐曲乃天籁之声,为风霜雨雪雷电寒暑以至松鸣蛩吟泉呜鸟咽之综合,每一曲调所成必是作曲人心有所感,灵与物通,承天地之气,禀万物之理,心与意合,意与声合,遂歌以言志,成其新曲。故学曲必先知其所宗,明其所志,如此方能真正领略曲调所言之幽深微妙,不致刻舟求剑、画虎不成反类犬耳。”又道,“歌曲往往因哀怨而动人,越是哀调越是委婉,曲调也愈多变化,如典径通幽,如深谷回声,摄魂夺魄,催人泪下,千回百转,欲罢不能。此皆是因为大凡为人者,喜则为舞,哀则为歌,所谓长歌当哭,成其哀曲矣。”

海兰珠点首领教,悉心揣想一回,笑道:“如此说来,静妃先生每每弹奏,必定声可裂帛,哀感顽艳,幽怨中藏有兵戈之气,莫非心中有甚大志向么?”

绮蕾一愣,知海兰珠为人玲珑透剔,聪明敏悟,不敢多做纠缠,故避而不答,只板起面孔继续讲解道:“今以唐玄宗《霓裳羽衣曲》为例。玄宗生平酷爱音律,其中尤喜笛与羯鼓,时贵妃每每歌舞,玄宗往往亲自执笛伴乐,并亲自扩充乐坊十部,为燕乐、清商、西凉、龟兹、疏勒、康国、安国、扶南、高丽、高昌。而十部乐中,以中原乐舞为主,兼及边地曲风,遂使乐曲更多变幻,更富表现。昔兴庆宫沉香亭赏花宴上,玉环乘兴而舞,玄宗召梨园弟子中十数高手歌咏奏乐,时宫中第一歌者李龟年执檀板而歌,玄宗阻之曰: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乐词?遂命李龟年持金花笺,宣翰林学士李白呈新词。李白索酒尽兴而饮,挥就《清平乐》三首,其中以‘云想衣裳花想容’一首为上。李龟年当即调弦配曲,贵妃持玻璃七宝杯而歌,玄宗亲自为笛,每每曲之将尽,必故意拖长笛声以媚之。”

说到这里,海兰珠又忍不住打断道:“可惜大汗不会吹笛子,不然宸妃歌舞时,大汗若也能吹笛伴舞,何等盛事?”

绮蕾不理,继续道:“玄宗既好乐曲,复好仙术。每制新曲,往往托言梦中仙人传授,名曲《紫云回》、《凌波曲》都是如此,《霓裳羽衣曲》亦如是,这便是意与神合的典型例子。传说玄宗某年登上三乡驿,望女山而感光阴易逝,人生无常,悠然神往极乐无忧的神仙生涯。是夜回宫便得一梦,有仙女以桂树枝引他入月宫,见数百仙姬在广庭上歌舞,舞姿曼妙,曲声悠扬,回旋往复,清妙不可言,遂暗暗记忆在心,醒而录之,却已忘记大半,惟剩断章片曲,忽忽若失。数年后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献印度《婆罗门》曲,玄宗以为和《霓裳羽衣曲》绝类,大喜过望,遂两相糅合,成就新曲。贵妃以女道身份入宫后,又将此曲略作改动,配以舞蹈,即为霓裳羽衣舞。其舞衣中大量使用了道教的羽服、幡节,即是这个缘故。”

海兰珠恍然大悟:“难怪这曲子又华丽又哀伤,每每听闻,总叫人忍不住地想要流泪,却说不出到底是怎么一种难过。原来却是有这些缘故。”便要扭着绮蕾学习演奏这《霓裳羽衣曲》。

绮蕾摇头道:“你根基尚浅,不可眼高手低,盲目求进。欲学《霓裳》,须先习《水调》,再学《紫云》、《凌波》,循序渐进,方可有成。”因取下琵琶来,道,“岂不闻‘乐工弹琵琶,美人歌《水调》’?今日便先从这《水调》学起。”因抱琴于膝,轮指弹唱词人李峤之《水调》曲曰: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

她们这里教学弹唱,却早惊动了皇太极听见。他下朝后便顺路往永福宫来,正听见绮蕾弹一回又说一回,因难得听她这样多话,便不许宫人通报惊动,只立在窗外廊下静听。因听到海兰珠“可惜大汗不会吹笛子”之语,不禁微微一笑。服侍的一众太监宫女不知如何是好,都互相呆呆地看着发愣,跪在院中不敢起身,倒跟着海兰珠一起上了回声乐课。

绮蕾述及贵妃道衣歌舞时,皇太极心中已有所感,及至后来绮蕾唱起《水调》来,听得“富贵荣华能几时”一句,大不悦意,不禁掀帘子进去,笑道:“伤感太过了,不可再弹下去。”

绮蕾不意他在外偷听,蓦地一惊,手下用力略过,弦“崩”地一声断了。海兰珠忙跳下炕来请安。皇太极笑道:“古人云高山流水,知音断弦。今日宸妃弦断,莫非是为了我么?”因亲手挽起绮蕾来,又叫海兰珠不必多礼,仍旧如前谈笑才好。

然海兰珠终觉忸怩,告辞不是坐也不是,只自捻着衣角含羞不语。绮蕾也呆着脸不肯多话。皇太极倒后悔起来,心道早知这样,不如就别进来,仍叫她两人说说唱唱的让绮蕾散散心才是。

转眼立春既过,绮蕾迁入关睢爆居住,永福宫顿觉冷清下来。海兰珠落了单,大为不舍,每日早早晚晚,仍然只管缠住绮蕾学琴,除了夜里要回永福宫住宿,一天里倒有大半天是耽在关睢爆的。

皇太极每每撞见,深以为罕,闲时向哲哲道:“你这个侄女儿,天上掉下来的一般,倒是人见人爱,连绮蕾也肯与她亲近,想必是个人物。”

哲哲撇嘴道:“你要夸就夸,只别扯上别人,怎么我侄女儿好不好,倒要凭某人眼光来定不成?莫不是那人不与我侄女儿亲近,我侄女儿就不是个人物了?非要等某人点头说好,大汗才肯跟着拍手不成?”隔一时又道,“大汗若是果真看好了,收在宫里不就得了?何必闪闪烁烁的。反正我和玉儿已经进了宫,加上珠儿,正好做伴。”

皇太极不置可否,笑道:“你说我拉扯别人,我不过白夸奖一句,你就扯出这一车的话,到底是谁拉扯别人来着?”遂搁下不提。

第42节最香艳的一次暗杀(2)

偏偏这番话被迎春听见,因她与素玛一同在清宁宫里住饼几日,两人交情不同,便私下里悄悄告诉了她。素玛原是寨桑贝勒府上的家生女儿,自懂事起就服侍海兰珠多年的,听见这话,哪有不上报之理,夜间侍庄妃睡熟了,便在枕边悄悄地如此这般说给了海兰珠,掏心掏肺地出主意道:“天下做男人的没有不好美色的,大汗明明对格格有心,偏做出不动声色的样子来。依我看来,未必真是对静妃专情,而是碍着大妃娘娘和庄妃娘娘的面上,不好向格格提亲。不然大妃说起来,给了一个侄女儿不够,还惦记第二个,难不成科尔沁博尔济吉特家族有十个女儿,大汗也娶十个?因此上便是大汗再有心,也不好意思开口的。我听跟静妃的朵儿说,静妃其实没有外间传得那样神,倒不像是那狐媚子性情,一味痴缠大汗的,虽说大汗住在关睢爆里,两个人倒是相敬如宾,并不怎样亲热的。”

海兰珠骂道:“你一个姑娘家,知道什么是相敬如宾?又什么是亲热?居然听墙报听到大汗寝宫里去了。还不住口呢?叫人家听见,还以为我们是草原来的野人,不知礼数呢。”

素玛自幼与海兰珠一同长大,两人名为主仆情同手足,并没什么不可言说的,虽然捱了骂,倒也不以为忤,仍然笑嘻嘻地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又不是存心去打听来的,是朵儿和贵妃娘娘的丫环钗儿吵架,嚷出来叫我听见的。”

海兰珠反倒一愣,问道:“钗儿同朵儿吵架?我怎么没有听说?”

素玛笑道:“若是连格格都听说了,那事情还不闹大了?那日两个拌嘴,原是因为一根钗子起的,原来钗儿起初是跟淑妃娘娘的,因为贵妃娘娘看上了她,拿一根钗子向淑妃娘娘换了来,所以名字便叫钗儿。钗儿原本伶俐,什么事都要拔尖儿,跟了贵妃娘娘后,主子的性子骄横,丫头也野蛮,更加逞强好胜,最喜欢和人斗口齿。因为静妃最得大汗的宠,贵妃大概背地里没少说静妃坏话,主子同主子惹气,丫头也跟丫头不和,所以那钗儿平日里便看着朵儿不顺眼,那日因朵儿得了一根新钗子,大家都说好看,钗儿便觉不顺耳,插进来说这样的钗子她主子匣里不知有几百根,随便赏人的都比这个强十倍。朵儿便顶撞说:知道你是你主子拿一根钗子换来的,什么了不起?我这一根钗子便比不上你主子换你的那根,到底也是金子打的,换不来个丫头,还换不来只哈巴儿狗么?钗儿听朵儿比她做哈巴儿狗,哪有不恼的,两人便大吵起来,几乎不曾动手,口不择言地,就把静妃也骂出来,说她狐媚惑主什么的,朵儿便辩解说:我们娘娘才不是那起想方设法狐媚大汗的人呢。这么着,便嚷了出来。”

海兰珠听她一口气说完,早不禁笑出声来:“你这丫头,满口里钗儿朵儿,又是主子丫头的,我竟一句也听不懂。不过这两个丫头吵架,竟然敢对主子不敬,依我说就该告诉姑姑,各打五十大板,都赶出宫去才清净。”

素玛慌得求道:“格格千万别。她们吵架的当儿我刚好经过,还劝架来着。若是她们受罚,一定知道是我告状,还不恨死我们呢。”

海兰珠笑道:“蠢丫头,略说两句就唬得这样。我才没那闲心嚼舌头呢,免得我自己也不干净。况且‘狐媚惑主’这种话,也断不是一个丫头想得出来,必定是哪里听来的。这件事没嚷出来便罢,若闹穿了,不知惹出多少事来。你也记着,以后再看见这些个事,赶紧离远点,别参预,也别劝架,免得招惹是非。”

素玛这才放下心来,亦笑道:“我才不会。等他日格格嫁了大汗,管保是宫里最得宠的妃子,到那时我也耀武扬威,眼角儿也不夹她们一下。”

海兰珠脸红心跳,斥道:“满嘴里胡说些什么?这些话,也是你做丫头的说得的?”

素玛笑道:“格格出嫁是正经事,怎么不该说得?不过我一个做丫头的,便说也无用。格格要有正经主意,倒是要请大妃娘娘成全,帮忙说句话才好。只要大妃娘娘点了头,大汗还不美得颠颠儿的,还有不答应的道理不成?”

海兰珠见她理直气壮,倒诧异起来,道:“你来了宫里没两天,别的不会,这弯弯肠子倒已经学了十足十。”

素玛笑道:“都说汉人心眼儿多,真是的。宫里又有北京城投奔来的太监,又有民间新采的宫女,还有和我一样的家生丫环,人多嘴杂舌头多,个个都牙尖齿利的,不多长几个心眼子,早晚被人活吃了去。况且格格在明,人家在暗,我要再不替格格留着心眼儿,还有咱们过活的地儿吗?”

海兰珠一时心情激荡,叹道:“这宫里,也有亲姑姑也有亲妹妹,可谁才是我真正的亲人呢?你才也说了,姑姑在大汗面前故意说那拈酸扯醋的话,哪里是真心想成全我,倒是要试探警戒的意思,先拿话把大汗的口给堵了。别说对我,就是她们两个天天在一块儿过着,还你防我,我防你的呢。真正知疼知热的,也就是素玛你了。”

素玛道:“别人帮不上忙,就得自个儿长点精神留着心眼儿。格格生成这样的一个人物儿,又打小儿立了志要嫁个天下第一的,见不到便罢了,如今既来了宫里,见了大汗,格格心里要有他,就得立定了主意嫁他。我便不信,以格格的人品相貌,只要格格愿意,还有男人不心动。”

这番话听进海兰珠的耳朵里,竟是从心底掏出来的一样。那日凤凰楼之遇,她从皇太极眼中看到了预期的惊艳和羡慕,可是却没有等到预期的追求和提亲,不禁对自己的魅力大打折扣,然而素玛的话,却又重新让她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希望。因此一晚上反复思索,心潮起伏,一时觉得大好姻缘就在眼前,一时又觉得困难重重,自己的这一番心思正可谓咫尺天涯,断无成功之理。如是辗转反侧,掂量再三,何曾真正合过眼睛。

次日起来,便觉头昏眼花,身子绵软,撑着骞帷下榻,脚下一个趔趄,重新坐倒下来,素玛唬了一跳,焦虑道:“要不通报娘娘,请个大夫进来瞧瞧吧?”

海兰珠忙摆手制止,道:“咱们远来是客,如今住在这里同她们正经主子一样穿戴起居,已经让那起小人抱怨,再要闹着喊医问药的,没的招人笑话。”喘息既定,命素玛扶自己起来,无奈眼前一片金星乱冒,要强不得。

恰大玉儿梳洗已罢,约海兰珠一同往清宁宫请安,见她面白气虚,立时便要请御医去。海兰珠仍摆手不许,又叮嘱不叫告诉姑姑,免得惊动宫中。

大玉儿细细向姐姐脸上看了半晌,模模额头,翻翻眼皮,又叫伸出舌头来看舌苔。海兰珠由她摆布一回,倒笑起来:“你这样子望闻诊切的,倒像个大夫。”大玉儿笑道:“我就是个不坐堂的郎中,你不信,我开几味药给你诊治一下。”说着果然叫丫环侍候笔墨,写了一道方子出来,命送去御药房煎来。自己便向清宁宫来请安,因俯在姑姑耳边悄悄说了姐姐抱恙之症。

哲哲听了,自是不安,便要就去探视。大玉儿安慰道:“姑姑别紧张,姐姐就是不愿意惊师动众才不叫我告诉您的。您这会子过去,倒让病人着急,心里反而不清净。我已经替姐姐看过了,不过是新来乍到,水土不服,不是什么病,吃服药睡上一觉就会好的。”

第43节最香艳的一次暗杀(3)

哲哲诧异道:“你给开的药?你开的药也能治病,那还要太医院做什么?”

大玉儿省悟过来,刚才看见姐姐身体不适,一则关心情怯,二则也是卖弄,竟露了底细,此时悔悟已迟,只得勉强笑道:“我也是淘澄美容方子时,记过一两则滋补的方子,左右于人有益的,便是治不了病,也吃不坏人就是。”

哲哲笑道:“你虽这样说,我可只是信不过。”便叫迎春送燕窝过去给海兰珠进补,趁机探视。一时迎春去了回来说:“格格吃过药,烧已经退了,睡得正熟,脸色红润,不像是有病的样子。”

大玉儿道:“姑姑看是怎么着?我就说姐姐没什么病,不过是昨儿逛御花园玩得累了,早上有些起不来就是。”

哲哲自己大惊小敝的,白紧张一回,听见海兰珠没事,再不信是大玉儿医术高明一剂奏效,只当海兰珠未免轻狂,不过是小有不适就推病不起,连早请安也月兑懒,心下倒有些不喜,淡淡道:“睡了就罢了。她既然不叫你告诉我她生病的事,等她醒来,你倒也不必说我知道,总之没事就好。”

大玉儿自清宁宫回来,果然不向海兰珠提起,只说因有外戚亲眷来访,哲哲忙于接待,并不曾留意海兰珠未来请安之事,叫姐姐不必担心。海兰珠听见,倒觉怅然,心道姑姑对自己这般亲热关照,然而自己偌大个人不见了都不留意,可见再关心也是有限。她又是心里藏不住事的一个大孩子,再见哲哲时形容之间便有些委屈之意;哲哲原就恼怒海兰珠托病不起疏于礼节,又见她事后竟一声儿也不提起,更觉她对自己不敬,对这个侄女儿的喜爱大不如前,渐渐疏淡起来。

众人见海兰珠亲姑姑妹妹尚且如此,岂有不跟风趋势之理?便也都时常冷言冷语,不似海兰珠初入宫时那般亲热。惟有绮蕾却还是一如既往,仍与她同行同止,亲厚无间。海兰珠也益发与绮蕾亲近,视她为平生知己。

且说自绮蕾迁居后,大汗几乎没把关睢爆当作了清宁宫,日日夜夜盘桓不肯去,只差没有在那里升帐听朝。诸宫后妃妒恨已极,大汗在宫时不敢抱怨,只等得大汗出征,便纷纷往清宁宫来请愿,向哲哲哭诉道:“大汗后宫嫔妃无数,却独宠静妃一个,令我们独守空房。春恨秋悲,草木尚知一岁一荣,一岁一枯,难道我们竟都是枯树朽木,不知冷暖的吗?”

哲哲叹道:“你们说的何尝不是?我又怎会不知?只是太医已经诊出绮蕾所怀确为男儿,大汗如今正在兴头上,一心一意只等绮蕾临盆,只差没有设个神座把她给供起来,哪里还听得进我说话?”

便有东侧宫庶妃、豪格之母乌拉纳喇氏气道:“生儿子谁不会?难道豪格是打天上掉下来的?他跟着大汗南征北战,立了不少战功,然而大汗待我又怎样呢?”说着掩面而泣。

不料这话却伤了娜木钟,一旁酸溜溜地道:“就为了豪格上过几次战场,模过枪拉过弓,大汗不知前前后后给了姐姐多少赏赐,又封豪格做了贝勒,多大的荣耀。姐姐还不知足,难道也想大汗打个神座把姐姐供起来不成?”

便是哲哲也因不曾生过儿子,最听不得别人恃子而骄的,便不肯为乌拉纳喇氏说话,只向诸妃含含糊糊地道:“左右绮蕾离生产也没几个月了,难道到了八九个月上,还有气力狐媚大汗不成?便是孩子生下来,好歹也要休养三五个月,届时我再缓缓地向大汗进言不急。”

娜木钟笑道:“缓缓地进言?只怕等娘娘做八股文章似的两句一咏三句一叹地,好容易把话说完,绮蕾的孩子都拉弓上马,也可以跟着他哥哥豪格贝勒上战场打仗了。”说得众人都笑了。因见庄妃站在一旁若有所思,便推她道:“你这半晌一声不响,什么意思,倒也说句话儿好不好?”

庄妃向来自视清高,况且心中早有主意,岂肯参与众妃这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燕雀之议,虽然满心不屑,面上却丝毫不肯流露,只做无辜状岔开话题向姑姑道:“这两日天气乍暖还寒,骤冷骤热,姐姐不适应,又病了,我说请太医来瞧瞧,她又不肯,我这里正不知如何是好呢。姑姑看是怎么办?”

哲哲烦恼道:“我这个侄女儿,自小儿娇生惯养,不像是大草甸子上来的格格,倒像是中原江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三天两头地生病,真是叫我操心。又不肯看太医,那便怎么好?有病总得看,就是麻烦费事儿,也说不得了。”

庄妃献计道:“特意地往太医院请大夫去,又是通报又是安排地总要耽误半天,且也让姐姐不安;横竖对门关睢爆里天天有御医听差,不如就近请了来,倒也方便。”

哲哲道:“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静妃怀孕已足七月,按照宫规,太医是要十二个时辰排了班听差的。我们这会子把人叫了来,知道的说我们贪方便,不知道还以为是存心同关睢爆找麻烦呢。”

恰时睿亲王妃往宫里请安,听到议论,不待别人答话,先就拍手笑道:“姑姑说哪里的话来?绮蕾不是那样多心的人,她在我府上一住大半年,我白天晚上地教规矩,再不会让她这般张狂挑剔。我正要请娘娘的示下去看看绮蕾,既然娘娘要召太医,不如就是我亲自去请吧。”

庄妃笑道:“哪里急在这一时?你刚进来,我们姐俩还没来得及说上三句话。还是迎春去请一声好了,等下姐姐去看静妃,再当面解释不迟。”

众妃也都七嘴八舌地说这样最好,静妃哪里就那样娇贵了,太医离开一时半刻都不行,况且临盆的日子还早,何苦这般张张火火。

哲哲听众人说得有理,便命迎春去请,再三叮嘱说:“到了那边,记得先向静妃请安,禀明原因,不要使她多疑。”遂一同动身往永福宫来探病。

海兰珠见一下子进来这许多人,自是不安,强撑着起身在炕上给姑姑请了安,又向睿亲王妃含笑问好。王妃随口说些门面上的现成话儿,便出来外间榻上同大玉儿坐着喝茶聊天,因说起多尔衮这次匆匆回京又即日出征的事,不禁满月复牢骚,抱怨起来:“一年里倒有大半年不在府里,在府那几个月,也多半忙公事,难得不忙公事,也是关着门看书,再不就是练武,哪里肯与我好好说上半日话?反是绮蕾在府里养病那些日子,他一天三次地往后花园里跑,听侍候的丫环说,连喂粥喂药这些贱役他都肯亲力亲为的。”

大玉儿听了,大为刺心,着紧问道:“多尔衮那般豪壮,也肯做这些琐事?丫环说的可真?”

王妃道:“怎么不真?我听丫环说,那绮蕾病得人事不知,吃不下药,吐他一身一衣,他都不嫌弃的。对我都不曾那样耐心。”忽见大玉儿脸上变色,后悔起来,惟恐她疑心多尔衮与绮蕾不妥,若是向皇太极提起,岂不麻烦。遂忙改口说:“不过总是丫环们捕风捉影,我倒也没太当真。”

越是她这样说了,大玉儿反而越觉狐疑。细想多尔衮几次往永福宫探望,果然形迹可疑,绮蕾进宫前又并不见他这样频繁拜访,且忍冬说过,多尔衮围猎走的前日曾来过永福宫,那日自己和睿亲王妃一道去了清宁宫,只绮蕾在屋里,当时忍冬因回宫取一样东西,恰好看见多尔衮和绮蕾两个在一处说话,虽没听真他们说些什么,但两人面色沉重,显见有甚大秘密,看到忍冬来便散开了。当时自己并未放在心上,只道多尔衮来永福宫自是为了同自己相会,因没遇到才怏怏不安的,如今想来,竟不是为了自己,倒好似绮蕾才是关键。

第44节最香艳的一次暗杀(4)

一时新仇旧恨都勾起来,几处里凑在一处,越想越真,越思越恼,不禁银牙暗咬,怒火中烧,好你个绮蕾,抢了大汗的恩宠不算,竟然连多尔衮也勾上了,存心与我为难不成?又想绮蕾进宫这半年来,独霸龙床,受封静妃,赐住新宫,一步一步越过自己的头去,下一步,只等她生下男子,就更可以母凭子贵,目空一切了。难道,自己就眼睁睁地看着她这样作威作福,一刀一刀往自己心窝里捅刀子不成?真正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她对着这样的步步紧逼还不还手,也真枉叫作了女中豪杰,后宫学士!

王妃见大玉儿不说话,更加自悔失言,不便多坐,恰时太医进来,哲哲做别海兰珠回驾清宁宫,王妃便也端起杯来告辞,要往关睢爆探绮蕾去。

大玉儿整顿脸色,温言道:“这里人多事乱,姐姐既惦记着静妃,我也不便深留。前几日麟趾宫那位配香粉,送了我好些,只是我又不大用这些香呀粉呀的,不如送姐姐吧。”说着取出一个锦绣辉煌的香囊相赠。

王妃喜得接过来说:“原来是贵妃的亲赠,早就听说她最爱弄些脂呀粉呀的,大汗又纵着她,把天下脂粉方子四处搜罗了送她,她的香粉,那是千金也求不来的。”再三谢过,怀揣香粉离去。

大玉儿一直送到门首,远远看着睿亲王妃进了关睢爆才回身返屋。

必睢爆里早有小丫环通报进去,绮蕾由朵儿扶着,亲自迎出门外。睿亲王妃忙亲亲热热拉住了不叫行礼,喜滋滋地说:“静妃快别这么着,你已经怀了七八个月的身子,这时候最要自己小心保重的,万事不可大意。我都听傅太医说了,铁准是个阿哥,大汗还说,只要阿哥一出世,就封做贝勒,这真是天大的恩宠啊。”又问绮蕾一日吃几顿,睡得可好,胎动反应如何,想吃什么只管说,宫里没有,睿亲王府做了送来。说是“总归是睿亲王府出来的人,既叫我一声额娘,你就是我的亲闺女儿,亲王府的正经格格,再不肯叫你委屈了去。”

绮蕾温言谢了,又叫朵儿换茶。王妃见她有一句答一句,态度远不似在府中那般冷淡,更觉高兴,话也越发多起来,又夸耀大妃如何善待,庄妃如何和气,又说新得了贵妃的香粉,怎样金贵难得,说着拿出香囊来给绮蕾看,评论两句绣活精致,又赞奇香难得。

绮蕾接在手中,少不得应付两句,忽觉一阵奇香直透脑门,顿觉晕眩起来,胸闷欲呕,不敢多看,忙交还王妃。

王妃见绮蕾脸上变色,似有痛苦之色,打量她有孕之人容易疲劳,不便久坐,又闲话两句便站起告辞。绮蕾也并不留,起身相送,却月复中一阵悸动,站立不住,复又坐下了,挥手命朵儿送王妃出宫。王妃在府里时早已惯了的,并不以绮蕾失礼为意,顾自离去。

这里绮蕾只觉月复内似有千斧百杵搅动一般,难以忍耐,不禁申吟出声。朵儿惊惶,便要回清宁宫唤太医去,绮蕾摆手制止:“大妃娘娘刚刚叫了太医去,这会儿我们又巴巴地找回来,倒叫人笑我张狂。忍一忍,太医就快回来的。”

然而疼痛一阵强似一阵,绮蕾咬着牙苦苦忍耐,额上汗珠大颗大颗滴下,脸色白得吓人。宫人们都觉惊惶失措,却又都顾忌中宫,惟恐果真忙忙地去请太医,触了大妃霉头,只一趟趟到宫门外翘首盼望。好容易远远见了傅胤祖影子,直见了救命菩萨一般,忙跑上去拉住,哭道:“先生快来,静妃娘娘不好了。”

暗胤祖大惊骂道:“如何不早来告诉我?”顾不得礼数,直奔进内宫,只见绮蕾手捂月复部痛得死去活来,虽咬牙苦苦撑持不肯申吟,已是面如金纸,唇如铅灰,一条命只剩下半条,见了胤祖,哎呀一声叫出来:“先生救我。”

暗胤祖一边命人急报中宫,一边坐下来为绮蕾把脉,两只手指只往腕上一搭,三魂早已轰去两魄,变色道:“静妃娘娘这是中毒之象啊,今天可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忽隐隐闻到一股异香,顿时明白过来,因问:“今天可有薰过香?或是用过什么香料?”

绮蕾微微摇头:“先生叮嘱过不要用香料的,只是睿亲王妃来过一趟,请我看了个香袋,说是庄妃娘娘赏赐的……先生,我的孩子,保得住吗?”

暗胤祖听了,脑里轰雷掣电一般,恍然大悟:早在睿亲王府时,他曾给绮蕾配过一味药,服后可以遍体生香,然而久服会有毒性。因此绮蕾进宫后,傅胤祖再三叮嘱轻易不要薰香,惟恐药性相克引发病症,绮蕾有孕后,更是摒绝一切香料,连沐浴香水也不用。然而百密一疏,今日王妃来访时,偏偏自己不在宫里,竟由她将香袋携带入宫,此刻屋中犹有淡淡余香,其味绝似麝香。麝香素有堕胎之效,绮蕾血液中又原有香毒,只消一点点麝香已足引发,如此看来,胎儿绝难保全。胤祖既曾救过绮蕾一命,对她的关切非比寻常,见问大为难过,黯然道:“学生必尽平生所学,保全娘娘性命。”

绮蕾听了这话,自知胎儿无幸,忽然间悲从中来,她进宫本是为了报仇,后来因故罢手,自觉心如止水。然而自从怀孕后,月复中胎儿一日日成长起来,母子天性,遂重新将她本性中的温柔慈爱唤发出来,一天比一天更加疼惜这个未出世的孩子,将全部生命都倾注在他身上,视为自己生存之惟一信念。如今忽然听说孩子不保,哪里禁受得起,不禁哭着央道:“傅太医,求求你救救这孩子,我死了没关系,只要保住孩子就行。”

暗胤祖听了,更觉伤感,他自认识绮蕾以来,从未见她有丝毫悲喜,更不要说这般剖肝沥胆的流泪哀求了。俗话说最难消受美人恩,岂不知美人之泪更让人难以抗拒。正要说些安慰珍重的话,忽闻绮蕾厉声惨呼起来,眼见一股鲜血如注,自被子底下直流出来,知道已是小产,忙低头退出门外,命宫女进来服侍,自己隔着屏风指挥抢救。

其时哲哲早已闻讯赶来,见到傅胤祖,急问:“静妃如何?”

胤祖流泪道:“学生来迟,静妃娘娘已经小产了。但请娘娘放心,胎儿虽然已经救不回来,静妃的性命,可包在学生身上。”

哲哲大惊失色,慌着问:“却是为何缘故?怎不早点来报?”扬言要将关睢爆全体捆缚审查,治他们照顾不周之罪。吓得底下人黑鸦鸦跪了一地,哭着求娘娘饶命。

朵儿几乎磕头出血,哭道:“并无照顾不周,晌前睿亲王福晋来宫时还好好的,坐着说了好一会子的话,娘娘不信,只管问福晋……”

绮蕾于屏内听见,咬着牙道:“不要混说……”一语未了,早又疼得七昏八素,晕死过去。

一时药已煎好送至,胤祖命人撬开牙关灌将下去。又恭请大妃回中宫歇息,不要劳神太过。哲哲也觉关睢爆气味驳杂,转侧不便,只说太医操劳,自行回宫。

胤祖仍立于屏风外静听,隔了一时,里面说静妃仍流血不止,胤祖焦灼,只得另开草药命碾成糊状外敷,直折腾到入夜时分,方报说血流渐小,静妃已经睡熟。

胤祖这方退出,犹不敢出宫,又往清宁宫打听大妃哲哲可有传召。果然哲哲并未睡下,立即披衣召见,胤祖如实禀报,只不肯说出闻香流产缘故,一则牵连甚广,二则怕追查起来引出自己在睿亲王府为绮蕾配药之事,难月兑干系。只推说绮蕾身本虚弱,去年中箭伤了元气,迄今未曾大愈,且新迁关睢爆,许是新宫阴气重人气弱,不宜孕妇居住云云。

哲哲拭泪道:“自她有孕以来,我哪一天不问上三次,偏是这么着,偏还是保不住。这是她福薄,也叫无法可想。”知道皇太极前线吃紧,若闻此事,必定大起烦恼。然而思之再三,毕竟不敢隐瞒,只得派人连夜飞马报讯。

第45节令人扼腕的第二次刺杀(1)

后宫里永远是重复着的故事。

那些故事里的鬼魂每到午夜便从她们藏身的庭巷深处走出来,她们歌舞,穿行,哭泣,诉说,喧嚣而寂静,翩若流萤。

在周的后宫,褒姒的一笑亡了国;而越的后宫,西子只以蹙眉捧心,已可颠倒天下;秦的后宫,吕不韦献赵姬于子楚,嬴政的生父之谜遂成千古疑案;汉的后宫,吕后因妒成狂,俟刘邦死后将其宠妃戚夫人割去四肢挖掉五官制成人彘投进永巷的粪池;魏文帝的后宫,甄妃与皇弟曹植私通,抑郁而终,遂有《洛神赋》传世;隋的后宫,太子杨广以侍疾入殿调戏陈夫人,气死文帝杨坚而继其位;唐的后宫,每一级宫梯都宣泄着的遗迹,韦后为了效仿武则天而毒杀中宗李显;五代十国,闽主王曦婬奢无度,觊觎神器,因被宰相王炎窥破,遂于继位后将王炎发冢戮尸以泄其愤;辽的后宫,太祖阿保机去世后,述律皇后自愿以身殉主,因其子年幼而被群臣劝阻,遂断其腕入棺陪葬,人称断腕太后……

她们都是心系后宫的无主孤魂,耽阻于往生的路上,寻找着下一个不幸的主角,引诱她加入她们的队伍,参与她们的舞蹈,寻寻觅觅,哀声不绝。

绮蕾的关睢爆里,此刻就充满了这样的鬼魂。她们来自不同朝代的后宫,却演绎着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周而复始,如泣如诉。

她们的眉眼都娟秀娇好,穿弓鞋或者马靴,梳单髻或者双髻,面目依稀,衣饰华丽,带着某个时代的烙印,穿行在后宫中,长歌当哭,无休无止。

她们说,她们才是后宫真正的主人。

绮蕾窒息地挣扎。

一半是失血过度,一半是药物镇定,她昏睡不醒,做了一个又一个梦。仿佛回到了一年多以前,她刚刚来到盛京的日子。

那一次,是多尔衮和傅太医救了她的命;现在,谁可以为她挽回她儿子的命呢?

她在梦里看到了儿子。那是她一生中与儿子的唯一一次见面。

她真切地看到了他,一个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的男孩子,一个小小的勇士,一个未出世的贝勒。他向她走过来,笑着,叫:“额娘。”但是不等她伸手相抱,就一笑跑开了。

从此再不回头。

她醒过来,望着宫顶,痛切地知道她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她的儿子,一个还没有来得及见过人世就已经被夺去了生存权力的儿子。

有人说未见人世的灵魂是不能够升天的,那么,儿子跑去了哪里了呢?

如果他可以顺利出世,那么即使夭折,也至少还可以拥有灵魂,可以与他的祖父和舅舅相会。但是现在,他便是死了,也是一个孤儿。

绮蕾还在梦中见到了她死去的父兄,他们死在皇太极大军的剑下,她还没来得及为他们报仇呢。岂止没有替他们报仇,她甚至成了仇人的妃子,与他同床共枕,俯仰承欢,还为他怀了孕,有了孩子。

报应。

儿子的死,分明是她背叛父仇的报应。是那些死去的鬼魂不肯放过自己,是他们带走了自己的儿子。这是报应。

绮蕾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来的生与爱的信念,在这一沉重的打击前,再次被摧毁了。摧毁得比上一次更加彻底。

也许她不是深宫里第一个失去胎儿的母亲,这样的故事,在历朝历代的后宫都并不新鲜。

后宫里到处都是重复的故事,固有的陷阱,可是对每个身历其中者,却永远是第一次,并不能因其频密的重复性而稍减哀伤。

每一次灾难都是毁灭性的,每一次伤痛都是崭新的,每一个伤心的母亲都是绝望的,稚儿的昙花一现的生命也同时要了他们的母亲的命。

生命重新回归到混沌未开的状态,绮蕾睡了又睡,醒了又醒,在短暂的清醒中,她看到一个峨冠锦袍的男子在对着自己深情地凝望。

那是皇太极。

他在接到飞马报讯之后,抛下满营兵将,不眠不休,昼夜兼程,跑死了两匹马才赶回盛京。当他看到面无血色昏迷不醒的绮蕾时,心疼得血都快凉了。他痛惜自己未出世的孩子,更怜爱他孩子的母亲。他握着她的手,亲吻着她,不知道该怎样疼惜才好。然而她睁开眼来,茫然地看着他,苦苦凝聚起全部的精神,却仍然想不起,眼睛略转一轮,便歪头在枕上,重新睡去了。

这晚雷声大作,风雨无休,震得檐间金铃哗啦啦乱响。绮蕾半夜醒来,申吟要水。皇太极不肯惊动外间宫人,亲自下榻倒了半碗茶喂她。绮蕾在他手里将水一口一口地喝了,倚在臂弯,静静看着他,眼神渐渐幽深。皇太极不及多想,只看到她清醒便已欢喜,柔声慰问:“爱妃,你要什么?”

绮蕾向屋中扫视一轮,眼光最终落在壁上琵琶上,抬起手来指了一指,意思要弹琵琶。

皇太极愕然,劝道:“你刚刚小产,身子虚得很,不可太劳神,过两日好了再弹吧。”又将一个靠垫替她倚在身后,问她:“可是睡久了,想坐一会儿?我们说说话可好?”

绮蕾微微点头,倚在垫上定一回神,仍然指着琵琶。皇太极无法,只得取来放在她怀里,绮蕾也并不弹拨,只抱着将手轻轻抚那琴弦。

皇太极陪在身边坐了一回,听着窗外雨声疏一阵紧一阵,渐觉疲惫,合目朦胧过去。刚刚睡熟,忽觉颈上吃疼,惊醒过来,竟见绮蕾披头散发,合身扑上将琴弦死死勒在自己颈上,这一惊非小可,一手抓住琴弦不使勒紧,另一手以肘向后用力捣去。

那绮蕾毕竟身子虚弱,气力不足,皇太极一肘可裂金石,何况血肉之躯,只这一下,绮蕾已撒开手来,整个人直飞出去,撞跌下床。

皇太极向颈上一模,模得一手鲜血淋漓,不禁又惊又怒,目眦欲裂,暴喝:“贱人,你敢杀我?”

绮蕾力竭神危,哪里还有回话的力气,一口鲜血喷出,仆伏在地,惟有一双眼睛犹自不肯雌伏。皇太极看她一双眸子深沉得古井一样,忽觉心灰,叹道:“爱妃,你究竟是,为了什么?”一句未了,竟哽咽起来。

外间宫人早被惊动了进来,见大汗受伤,无不吃惊惶恐,伏在地上叩头告罪,接着带刀侍卫也都大呼小叫地抢进来,将绮蕾团团围住,又往外通报大妃并传太医进诊。

片时消息传遍宫中,闻者无不大骇。哲哲扶着迎春颤巍巍地赶来,见状又惊又怕,浑身发抖,指着绮蕾骂道:“贱人,大汗待你不薄,你竟几次三番图谋不轨,真是狼子野心。”命人将她捆了投至柴房,声言要剥皮剔骨,挖眼剜舌。

第46节令人扼腕的第二次刺杀(2)

皇太极这半日只由着大妃安排,太医裹伤,久久无言,听到此时方摆手道:“不必大惊小敝,也不必捆绑,只叫人看着不许她寻死,等我从前线回来再行惩处。她不会无缘无故没了孩子,这件事没查清楚,什么处罚都为时过早。”又指着众太医道,“你们要把她看好了,还是我当年那句话,她死了,你们也都别想活。”

哲哲听了,如雷轰顶一般,半晌方道:“这贱人两度行刺,罪该万死,怎能饶她?”

皇太极倦极摇头,道:“不必多说,就是这样。”命人打着伞,冒雨走出。大妃忙随其后,皇太极摆手制止,不肯要一个人陪,也不回清宁宫,径去了凤凰楼宴厅边帐内躺下,听到外间风声如诉,檐铃凄切,不禁想起在漠南草原上第一次见到绮蕾的情形——茫茫大漠上,万千人头跪拜,风云变色,而绮蕾于万千人中傲然站立,以一种红梅傲雪的姿态面对着他,皎洁清秀的脸上没有一丝悲喜,他走向她,承受了她当胸一剑,从此与她结下不解情缘;然后是长达一年的等待,是接连三夜的召而未幸,是对察哈尔留情不杀的爱屋及乌,是无数日子里的耳鬓厮磨,种种怜惜宠爱,浓情蜜意,如今竟都成空。自己还从没有对一个女子如此用心,却偏偏便是这个女子,一而再再而三地伤透了自己的心。

冷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皇太极便也辗转反侧想了一夜。想到情浓处,不禁连声叹息,流下泪来。

这大概是他生平第一次为一个女子伤心,真正地伤心。第二天,就回前线了。

且说宫中诸妃先时听闻绮蕾流产,各个称愿,都道这才是人贱福薄天报应呢,恨不得设宴庆祝才好;待听说大汗为了她特地从前线赶回探病,连国家大事也不管了,只一心一意亲自守护,又叫人生气;隔了两日,倒又传出刺杀讯来,大汗一怒离宫,哲哲又下令要彻查真相,顿时人心惶惶,草木皆兵,将那得意形色尽皆收起,哪里还敢招摇生事?

爆人们私下里两个一组三个一堆地议论纷纷,疑神疑鬼,只觉这件事里透满了古怪,都说绮蕾只剩下半条命,如何竟有力气在小产后血流不止的情况下忽发奇想,意图以琴弦弑主呢?而皇太极竟没有对这大不敬的刺客做出任何处罚,只是在当晚搬出关睢爆,独宿凤凰楼,风急雨冷,也不召任何妃子陪宿,更叫人狐疑。

她们无法想象是什么样的神力支撑着绮蕾的体力,她柔弱的身体和伤痛的灵魂,无从揣测绮蕾再次喷发的愤怒与仇恨从何而来,更不明白她对于皇太极的不可抗拒的魅力与吸引。他们两个,几乎到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捱的情份上,全不能以常理推论。若不是鬼魅迷惑,又是什么呢?

要么是绮蕾中了邪,要么是大汗中了蛊,总之这件事,必定和鬼神相关。不是连太医们也说绮蕾的流产是因为阴气太重阳气不生吗?大妃还说要彻查这件事因由,不知有什么可查的,又从何查起,倒弄得宫里疑神疑鬼,人人自危,连说话走动也都是屏声静气,生怕一个不小心招了祸患。

惟有娜木钟向来无风还要掀起三层浪的,何况出了这样大事,便要借机闹些新闻出来,嚷嚷着要请大法师来捉妖伏魔;又有一起惟恐天下不乱的小人,见主子尚且这样说了,哪有不跟嘴儿胡说之理?便有人说宫里近日果然不清净,大白天里也阴风阵阵的,夜里更是听到哭声;又将多尔衮之母、天命金国汗奴尔哈赤大妃乌拉纳喇氏的生殉惨事重翻出来,说大妃阴魂不散,这是要索命来了。

这些闲言碎语传得满宫皆是,哲哲听了,自是动怒,将娜木钟找来狠狠训斥了一番。娜木钟哪里肯认,悉推到旁人身上去,哲哲便又找了几个带头说闲话的人来责打一番,传下令去,再听见有人胡说,便要将针线来缝了舌头,吊在奏乐楼下曝晒,宫里这才消停下来。

娜木钟气不过,虽不敢与哲哲对着干,却喊起心口痛来,装腔作势,三番两次地罗嗦太医,若太医照实说她没病,她便要发脾气骂人,说太医院白拿俸禄,医术不精,不肯给人好药吃。太医里哪里肯得罪她,只得顺着她的口风说是贵妃说了燥郁之症,脉浮体虚,需要静补。娜木钟得了意,越发乔张乔致,煎了参汤要燕窝,厌了肥鸡换肥鹅,不知生起多少故事来。

哲哲拿她无法,只好由着她性子闹,自己且忙着审问关睢爆一众服侍的人,一条绳子捆了,白天晚上着人看守,不给饭吃,也不许睡觉,定要找出真凶来才罢。

众人急了,有的没的只管信口胡说,上自睿亲王妃海兰珠格格,下到御医太监,凡去过关睢爆的人,一个也不得清白,一时间牵扯进多少人来。

睿亲王妃得了讯儿,三魂轰去两魄,立时便要往宫里找庄妃商议去。乌兰苦劝:“宫里这时候正翻砖刨瓦地彻查呢,略沾点边儿靠点谱儿的人都要拘起来审过,王妃这会儿进去,难保不惹是非。倒是请人给庄妃娘娘带个信儿,请她来府一趟的还好,也隐密些。”

王妃听了有理,立时便请人送信去宫中,请庄妃务必往睿亲王府走一趟。庄妃却也正在等王妃的信儿,闻请胸有成竹,立时收拾了便来到清宁宫见哲哲,请示要往宫外一行。

哲哲正为了海兰珠与绮蕾过从甚密的事在烦恼,见到庄妃,且不理其他,劈面便是一顿牢骚:“珠儿寻常和你一同住着,你也说说她,格格和妃子们相处,亲疏远近要有个分寸,讲些规矩,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现守着亲姑姑亲妹妹倒不见怎的,有事没事只管同那个察哈尔的刺客亲近,这不,到底惹出闲话儿来了?”

庄妃陪笑道:“姐姐禀性单纯,做事原本不计较,喜怒哀乐都在脸上,与那绮蕾虽然走得近些,说笑多些,也只是人情面儿上,若说她和这件事有什么关连,那是再没可能的。”

哲哲叹道:“我怎会不知?只是我若不理,那阿巴垓的主儿必又有话说,可不是给我寻晦气?”因见庄妃装束齐整,是要出门的打扮,问:“你这是要往哪里去?”

庄妃道:“正要请示姑姑,睿亲王福晋身上不舒服,我想去探病来着。”并不说出福晋递信请她之事。

哲哲道:“睿亲王福晋病了?我正要找她,这样一来,倒不好说的。也罢,你去看看她,若是没什么大碍,身上爽快了,还请她往宫里来一趟。”想到审这数日,竟是一点头续没有,倒扯进来三五门子的亲戚,搅得四邻不安;若说搁下不审,已经闹得满宫风雨,骑虎难下,罢手不得。不禁长叹一口气,心下颇为后悔。

然而最震动不安的,还不只后宫,而是前线的多尔衮。

绮蕾的刺杀带给了多尔衮新的希望——虽然她失败,可是,她毕竟出手了。她终于向他的生死仇敌举起了武器——尽避,那不过是一根纤细的琴弦。

当听说琴弦在勒进大汗脖子时已经先深深勒进了绮蕾的手心时,多尔衮居然觉得心疼。

多尔衮,他是在自己母亲殉葬了父汗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没有了心的。他的心早已经被仇恨所腐蚀,他以为它再也不会有感觉,更不会疼痛。然而现在,他心疼了,他最关心的,居然不是绮蕾是否得手,而是绮蕾本人。他想她受伤了,是他令她受伤的;他想她刺杀了,她终于还是为他出手。

他认定绮蕾是为了他而行刺的。他甚至想,绮蕾从一开始就没有背叛过自己,而恰恰相反,是在成全自己。因为如果她一进宫就动手的话,如果失败,皇太极一定会迁怒于己的;但是等到现在,等到她已经完全得到了皇太极的心再忽然出手,那么无论结果如何,都没有人会怀疑到他多尔衮的身上了。

第47节令人扼腕的第二次刺杀(3)

是的,绮蕾是为了自己在隐忍,在委曲求全,在卧薪尝胆地忍耐到今天。现在,她刺杀失败了,她的性命大抵是要走到尽头了。但是,他不允许!

他不能让她死。他曾经救活过她。她的命是他的。只要他不肯,便没有人可以拿走她的性命。皇太极也不可以!

多尔衮忧心如焚,只觉不让他尽快见到绮蕾,他会一天也活不下去。他拼命思索着怎样找个理由回京一次,哪怕就是犯军规也在所不惜。

然而就在他不顾一切地闯进大汗帐篷要提出离营请求时,皇太极却先开口了:“十四弟,你今晚就回去料理一下吧,记住,大敌当前,你可要节哀顺便,自家珍重啊。”

多尔衮意外之极,一时反而愣住了,不明所指。皇太极见他一副痴迷模样,会错了意,拍着肩说道:“也不知道我们兄弟撞了什么邪,我死了儿子,你死了老婆,莫非真是战事连年,有伤天和吗?不过你也别太伤心了,大丈夫何患无妻,不要为这件事伤了自己身体,等你完了事,这里还等着你早些回来呢。”

大学士范文程也一旁劝慰:“福晋心疾猝发,英年早逝,正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睿亲王一路珍重,早去早回,大汗还倚仗着您呢。”

多尔衮这方渐渐听得明白,竟是盛京飞马报丧,说睿亲王妃于前夜突发心疾暴毙,大汗准他回京理丧。

事发突然,多尔衮一时不辨悲喜。他与福晋成亲多年,但只当她是府里一件必不可少的摆设,终究说不上什么感情,如今听说她忽然暴毙,不觉难过,只觉蹊跷。然而听到大汗许他回京,倒又令他有意外之喜,当下并不多言,只施了一礼,转身出帐。

皇太极见他举止古怪,还当他骤闻噩耗,伤心过度,并未多想。然而谨慎从事于他已成本能,遂亲自送多尔衮出帐,看着他去得远了,方悄悄地叫一亲信侍卫来,命他改道回京,监视多尔衮种种,随时回报。布置既罢,仍回帐招范文程共饮,他一向自命天子,然而如今接二连三遭逢意外之事,究竟不知是不是自己的作为违背了天意,连心爱的儿子也保不住,连挚爱的妃子也几次三番对自己不利。

想到绮蕾怨恨的眼神,皇太极长叹一口气,不禁将素日好战之心冷了一半,望空叹道:“月明星稀,乌鹊难飞,绕树三匝,何枝可栖。”复向范文程叹道:“曹孟德心怀天下,一世英雄,诗中却也有这彷徨难顾之句。绕树三匝,何枝可栖?绕树三匝,何枝可栖?莫非他也有临歧而泣,举棋不定的时候吗?”

范文程见大汗自从京城回来后一直郁郁寡欢,方才与多尔衮对答之言中竟有灰心弃志之意,大为担忧,一心想找个机会好好劝慰导藉,此时见他提起古歌,当下心思电转,故意笑道:“恭喜大汗,此时此刻大汗不提别的诗句,却单单想起曹操这首《短歌行》,那是吉祥之兆啊。天下英雄,原是一样的心思。大汗自比孟德,将来必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一日。”

皇太极笑道:“大学士锦心绣口,真正是我皇太极的知己。歌里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君’指的可就是大学士你了。”

范文程也笑道:“大汗既然提到‘青青子衿’,怎么倒想不起那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皇太极更加喜欢,抚掌道:“正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你我君臣挚友,这就‘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好好地浮一大白。”

两人推杯换盏,不知不觉便喝多了几杯,范文程乘着酒劲,遂向皇太极进言道:“大汗,范文程跟随大汗久矣,自当知道规矩,本不该对后宫之事饶舌,然而臣不忍见大汗如此烦恼,有几句话不吐不快,还望大汗莫怪。”

皇太极道:“你我知己挚交,有什么不能说的?若是藏话,便不是对我忠心了。”

范文程遂坦言说道:“我闻大汗下令彻查后宫,必要审明静妃流产真相,然而风声鹤唳,徒乱人心,事情却仍是毫无头绪。依臣之见,古往今来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后宫恩怨,虽是女人争宠,胜则为王败则为寇的道理其实与男人无异,无非是为了邀主之幸,便是手段极端些,也终究是为了大汗。俗话说‘黄蜂尾后针,最毒妇人心’,宫里嫔妃众多,无异蜂巢,发生这种事情其实寻常,若能一举拿得原凶倒罢了,若不能,倒不如装个糊涂,等闲视之。否则非但未必拿得到凶手,还会让无辜的人受到牵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伤到哪个,都是大汗的妃子,岂非不美?十四爷的福晋暴毙身亡,未必与此事无关,若再查下去,不知更要发生多少惨剧。故而臣斗胆劝大汗一句,不如推个前线紧张无暇旁顾,便把这件事暂且放下,待事情消停了,再慢慢儿地明察暗访吧。”

皇太极早已接到大妃密信,细述宫中种种,知道绮蕾一案,牵连甚多,涉嫌之人遍及汗宫内外,娜木钟与大玉儿两人犹为可疑,却苦无实证,心内早已觉得烦恼顾虑,范文程之言,正中下怀,遂连连点头,叹道:“大学士之言甚是,我原也正有此意,这便请大学士代我修书一封与代善大哥,请他代我了了此案也罢。”

且说多尔衮昼夜兼程回至府中,家人上下俱白袍葛巾,哭得惊天动地。整个睿亲王府白幡银灯,装得雪洞一般,连树上一并缠了白布条,随风招展,一片凄凉之象。

多尔衮不及多言,先进到灵堂,见福晋装裹了停于太平床上,遂抚尸大哭一场,焚过香纸,随即命乌兰进内室详谈。

乌兰跪地禀道:“福晋那日自宫里回来,当晚静妃就出事了,宫里说要彻查,福晋便请了庄妃娘娘来商议,两个关起门来说了好久的话。半夜里福晋忽然嚷心口疼,我忙喊起人去请太医,可怜福晋疼得打滚,喊得满府里都听见,后来就不动了,太医来时一瞧,说福晋已经咽气。”说着哭得声嘶气咽。

多尔衮心知有异,拉起乌兰问:“是哪位太医来?又是怎么说?”

乌兰道:“是傅太医,说是心疾。”

多尔衮点点头,立即命人请傅太医来。谁知傅胤祖听说王爷回府,早已先来一步,于前厅等候多时。多尔衮听见,忙命快请进来,两人于内室谈至夜深,家人俱不敢歇息,且也要守夜,遂男左女右,都于灵堂待命。

凌晨时分,多尔衮方亲自送太医出府,复又叫进乌兰叮嘱道:“这件事,有人问起,一切按太医话说就好,免得另生事端。”自己回到灵堂棺前,见地下火盆火纸金船银桥俱备,倒觉安慰。点燃了香拜了三拜,便坐在火盆之旁,一路焚化纸钱,一路便不禁想起福晋自进府来,虽然未必恩爱,毕竟结发多年,往日福晋每抱怨自己不知怜爱,而自己常厌她蠢钝不愿理睬。今日一旦死别,忽念起她生前种种好处来,又想她死得不明不白,大为不忍。

第48节令人扼腕的第二次刺杀(4)

次日一早,多尔衮即往永福宫求见庄妃。丫环通报进去,大玉儿亲自迎出来,哭得两眼红肿,哀哀道:“姐姐死得可怜,那天我们见面,她还跟我说了半日的话,不想当夜就去了,真是叫人伤心。”

多尔衮沉着声音问:“那天你们说过些什么?”

大玉儿款款地道:“说了许多话,现在也记不真。只是姐姐伤心绮蕾的孩子早夭,说那日她白天才来看过绮蕾,夜里就出了事,现在宫里内外翻查,说要把当日所有和绮蕾说过话见过面的人全找出来查问,未免说不清;又说当日王府收留绮蕾,姐姐就反对的,毕竟绮蕾曾经刺杀大汗,来历不清不楚,若是他日有事,王府难月兑干系,不想果然应在今日,到底又闹出第二次行刺来,大汗发作起来,只怕连睿亲王府也牵扯在内;因此姐姐烦恼伤心,焦虑不已,竟然病了。我劝了姐姐好久,说一人作事一人当,十四爷对大汗一片忠心,难道大汗还会怀疑十四王爷不成?可姐姐总是放心不下,还说当年绮蕾在府里,十四爷亲自请医问药,还专门找了师傅教,现在一番好心都付注流水,非但没有积德,竟成招祸了。”

多尔衮听了句句惊心,庄妃话里含意,分明在指绮蕾刺杀与自己大有干系,便是流产也多半和王妃有关,语气中颇有威胁之意。惟其如此,他越发断定王妃死得蹊跷,大玉儿分明暗示自己,只要自己不追究王妃之死,她便也不会举报刺杀隐情。他看着这个从小一处长大,前不久还曾肌肤相亲的青梅竹马之交,仿佛忽然间不认得她了。

他们对视良久,都是一言不发。

对视,也是对恃,最终,还是庄妃先开口,轻轻叫了一声:“多尔衮,她死了,我会补偿你的。”

多尔衮忽觉一阵心悸,“咳”地一声,拔脚便走。

庄妃眼睁睁看着他离去,既不相留,亦不相送,于风中站成了一尊盐柱。

两个人用了十年的时间才重新拉近的距离,在忽然之间又重新拉远了,远到了生死边缘,就是银河鹊桥,也无法让他们再走到一起。

多尔衮终于见到了绮蕾。

这一次的见面远比他想象中的容易。因为绮蕾已经不再是那个受宠的静妃,而变成了掖庭碾房中一个戴罪的贱人。虽然大妃无法照着自己的意愿将她挖眼剜舌,但还是将她削去封号,投入掖庭。大汗有命不许她死去,可是哲哲也无法忍受看她好好地活着。

多尔衮在碾房里找到了绮蕾。她躺在稻草堆中,苍白无力,奄奄一息,只有一个打水的老婆子照料她,或者说,监视她。婆子禀报多尔衮,娘娘说了,一不许绮蕾寻死,二要她准时服药,其余都不理论。

多尔衮看到了旁边的药碗,也看到了丢弃的食盒,只是一碗稀得见光的粗米粥并几根咸菜。他的心再一次牵疼了,这桃花一样的女子哦,他怎么可以把她送进宫里,让她受此荼毒呢?从一开始,从她走进王府那天起,他就该把她好好珍藏的,而不让她走出他的视线。

他扶起她,她便依偎在他的肩上,那样虚弱,那样苍白,仿佛又回到了她初进睿亲王府的那会儿。他怀抱她,替她理去粘在脸颊的发丝,忽然间,情动于衷,将称王称雄之念尽抛脑后,毅然道:“我们走。我带你出宫去,远走高飞。”

绮蕾微微一震,睁开眼来,她看着多尔衮,那冰冷如深泉的眼睛里,竟然也似乎第一次有了些许感情。但是不待他捕捉,那眼光已经转瞬即逝,她说:“不,我不走。”

“不走?”多尔衮惊愕,“你在这里只有等死,你已经没机会了,既没有机会得宠,也没有机会行刺,你还在这儿干什么呢?舂米?洗衣?我不会眼看着你做这些贱役的。我的福晋死了,害死她的人,也一定不会放过你的。”

“福晋死了?”绮蕾一震,眼圈瞬间泛红。她在睿亲王府养病一年,又曾认王妃为义母,虽不亲密,毕竟感戴她眷顾之恩,睿亲王妃,那是一个多么单纯热情的女人,如今无辜丧命,必与自己有关的吧?所谓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终因我而死,自己怎能忍心?“福晋,是怎么死的?”

然而多尔衮并不答她,他只是把她抱得更紧,仿佛抱着自己生命中惟一的依柱。福晋之死带给他的震荡远远比他自己想象得要强烈得多,那是比伤逝更加深沉的一种灰飞烟灭的凄凉之感。宫廷里的勾心斗角,沙场上的硝烟弥漫,多少年来,他面对的是双重的征战,提头饮血,九死一生,他已经太累了。如今,看着怀中这个伤痕累累的女子,这谢了一半的桃花,他要保护她,珍惜她,为她挡风遮雨,再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她萎败,零落成泥。

远走高飞。这个念头一旦泛起,就燃烧得如此炽烈。为了她,他愿意放弃一切,带着她远离人群,去过平静的日子。荣华富贵和无限江山尽可抛掷,只要,和她在一起。

“我和皇太极斗了这许多年,没有一次胜他,却白白牺牲了福晋,这也许是天意。我不能再让你牺牲,绮蕾,跟我走吧,我们恩也罢了,仇也罢了,什么都不理,出宫去。天涯海角,我会保护你。”

绮蕾闭上眼睛。恩也罢了,仇也罢了,出宫去。怎样的诱惑?怎样的新生?然而……她重新睁开眼睛,宣誓一样地重复着:“十四爷,对不起,我哪儿也不去。”

“你……”多尔衮大惊。他是一个武士,草原上最英勇最无畏的;他同时是一个贝勒,汗位的真正继承人。但是,如今这一切他都不想要了,他只愿做一个普通的男人,拥有一个自己的女人,携着她,伴着她,深山原野,男耕女织,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平淡无奇的下半生。然而,她竟拒绝他!

“我不走。”绮蕾坚持,“我不会死,也不会走,我就在这儿,等着看他实践诺言。”

诺言?多尔衮要想一想才明白绮蕾说的是什么。皇太极曾经允诺她,不对察哈尔发动一兵一卒,秋毫无犯,以德怀之。她仍然记着这句誓言,在度过由失子之痛而带来的短暂疯狂之后,她已经又恢复了她的理智和隐忍,同样地,也恢复了她对自己族人的挚爱与关怀。如果她死了,以皇太极的个性,一定会迁怒察哈尔,大开杀戒;相反,只要绮蕾活着,就有一线希望劝得皇太极回心,遵守承诺。为了察哈尔十万部民,她不能走,甚至不能死。她必须活着,活在四面楚歌的深宫,活在耻辱阴暗的掖庭,再艰难再委屈再痛苦,也必须活着!

这是一个真正高贵的女人,她比哲哲,比大玉儿,都更加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也更配得上凤冠霞帔,母仪天下。她的心里,只有族人,没有自己。

然而她惟一的错,也正是心怀天下,却独独没有自己。

她太高贵,太冷淡,也太完美了。

多尔衮深吸一口气,觉得失望,也觉得叹服。在他的心中,原本一直存着一线希望,暗暗以为绮蕾的行刺多少是为了他,而绮蕾的心里也是有他的。然而现在他知道,他错了,他的爱情与承诺,再一次像轻烟飘进风里,散去无痕。

当儿女之情淡去,知己之义便油然而生。英雄的惺惺相惜是比男女间的怜爱追求更加可贵的,他更紧地拥抱着绮蕾,他对这女子的爱意在这一刻已经升华至超越生死的境地,他不仅仅是爱慕她,同情她,而更是敬佩多过欣赏,是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与壮烈,慨然道:“好吧,你放心,如果你要察哈尔的人活得好,我就一定要他们连一根汗毛也不掉。就算大汗要违誓,我也一定帮你劝服他。”

“谢王爷成全。”绮蕾低声称谢,两行清泪直流下来。

多尔衮惊动地看着那两行泪,这是绮蕾一生中惟一的一次,对他表露感情。那一刻,他知道,他便是舍了自己的生命,也一定要先成全她的意志。

第49节弄假成真的东宫娘娘(1)

天聪八年(1634年)秋,林丹汗病亡于青海打草滩。消息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立即下命派兵远征,多尔衮力挽圣意,愿意亲征招抚,以德怀之。

消息传到掖庭,绮蕾动容失色,夜夜于天井焚香拜天,祈祷着察哈尔部人安然无忧,又求在西华门当差的茶房跑腿小太监福子代达圣意,求见大汗。

皇太极还是第一次听说绮蕾主动对他有所求,心中百感交集,却有意狠下心来,拒绝一见。绮蕾无奈,题诗于绢,再求太监转交。福子本不肯多事,然而因睿亲王爷多尔衮几次私赏于他,叮嘱他但凡绮蕾有所求,须有求必应,遂勉为其难,觑着空儿将诗绢交与内宫太监陆连科,再侍机转交皇太极。

奈何那陆连科早已受了大妃哲哲的收买,拿到绢子,且不急着呈交大汗,只顾自往大妃寝宫里来,命人叫出迎春,如此这般相告。迎春入内回禀了,哲哲惊疑,忙叫进陆连科来当面细问,又命迎春赐座。迎春掇了个小凳子来,陆连科趴在地上,磕了头请了安才告座,徐徐地道:“这是二门外走动的小太监福子托我的,说静妃……”说到这里,忽听哲哲咳了一声,吓得忙咽住,想了一回才道,“不是,静妃已经削了封贬为罪人了,小的糊涂该死。”

哲哲款款地问:“你且别满嘴里跑马急着去死,只往下捡重要的说。”

陆连科遂道:“那罪人求见大汗,被大汗驳回,她不死心,又叫人把这绢子呈给大汗。福子求了我,我不敢隐瞒娘娘,特来禀报。”

哲哲命迎春拿过绢子来,且不急着展读,只问:“绮蕾求见大汗被驳回?怎么我不知道?是哪个替她求的大汗?”

陆连科道:“本来小的也不知道,还是福子交我这绢子时才说起的,是跟娘娘侄女儿的丫环素玛去掖庭看那罪人时,那人当面求了她的。”

“素玛?”哲哲一愣,“素玛去掖庭看绮蕾?”

陆连科道:“就是素玛。我听福子说,素玛常常去掖庭看那罪人,不只素玛,就连娘娘侄女儿,格格本人还亲去过两次呢。”

哲哲听了,心里又惊又怒,却不便发作,只捺住性子展开绢帕来,却是一篇曲谱,蝌蚪般文字题着宫商角徵羽之类,旁边注着曲子词:

在河之洲兮水一方,

溯洄从之兮阻且长。

若得君王兮全素志,

愿将黄庭兮换红妆。

哲哲看了不懂,且命陆连科自去,不许向一个说起。自己袖了帕子往永福宫来找庄妃,摒退左右,说明缘故,方将绢子取出来,珍重出示。

大玉儿虽然不通音律,却将那曲词反复吟咏,解道:“这‘在河之洲’容易,乃是她曾经住饼的关睢爆名字的来历,《诗经》里说:‘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情诗的老祖宗,大汗取名关睢爆就是为了这首诗,绮蕾提到这一句,多半是叙旧情的意思;至于‘水一方’,又是另一首诗祖宗了,原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说的是苦求某人而不得,绮蕾提起这句,或许是说想见大汗而不能如愿吧;至于最后两句,《黄庭》是道德经的老祖宗,这里的意思是如果大汗肯完成她的心愿,她宁可出家为尼来答谢。只是她的素志是什么呢?若说是重为汗妃,则又不该提到出家,这样看来,前两句便也不该是为了诉相思爱慕。因此这词竟不能当成一般情诗来读,到底说的什么意思,侄女儿也不能解,或许只有大汗可以明了,应该是他们两个人中有过什么承诺吧。”

哲哲别的且不理论,只听到出家一句,倒放下心来,道:“她既然说要出家,那将这帕子缴与大汗便也无妨了。”

大玉儿笑道:“姑姑但交无妨,绮蕾已经入了冷宫,是没什么机会翻身了。便是姑姑宽宏大量,那几宫的主儿也不肯的,便是大汗自己两次被刺,也未必还念旧情。想那绮蕾自己也是看明白这一点,才提出要出家的,姑姑大可不必忧心,倒是见机行事,顺坡下驴,就此将她打发了也罢。”

哲哲细想一回,深以为然,复叹道:“玉儿,到底还是你与我贴心,你那姐姐,唉,枉我那么疼她,倒肯与那贱人亲密。”因提起海兰珠常往掖庭探望绮蕾的事。

大玉儿心里冷笑,这哪里是惺惺相惜,分明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的是借道伐虢的主意。然而这也提醒了她,皇太极自绮蕾和睿亲王妃相继出事后,颇有疑己之意,只是前线战事吃紧,才没有认真追究。本来绮蕾在永福宫住了那么久都好好地,是搬去关睢爆后才出的事,大可推得干干净净,可是睿亲王妃死于非命,连多尔衮可以猜到是自己的手脚,难保别人不会怀疑。因而这许多日子以来,大玉儿在永福宫里提心吊胆,一直担心有朝一日东窗事发,那可便大事不妙。可是博尔济吉特家族的女儿是不会束手待毙的,海兰珠的小花招让她想到了峰回路转的最佳法宝,那就是顺水推舟,将海兰珠献给皇太极,堵住爆中攸攸之口——自己既可以主动成全姐姐与大汗,便自然不会因为妒忌争宠而害绮蕾。

不是没想过这种办法无异于饮鸩止渴,引狼入室,然而已经顾不得了。她曾经尝试过以自己的力量来挽回大汗的心,但是失败了,皇太极那样的男人,重的是征服的过程,自己早已经从十二岁起就彻彻底底地属于了他,他看着自己长大,从一个女孩蜕变成一个女人,自己对他而言已经没有半分神秘,便也就失去了男女原始的吸引。这男人需要的,是新鲜的刺激,另类的诱惑。如果想在除掉绮蕾的同时还要洗月兑自己,就必须为他准备一个新而有力的对手,那个人,只能是海兰珠。

思想停当,大玉儿便从从容容地向哲哲道:“既如此,姑姑不如就将这绢子交给姐姐,由她送与大汗。”

哲哲诧异:“给珠儿?那却是为何?”

大玉儿道:“姑姑细想,当初我嫁大汗原本就是代姐成婚,滥竽充数的,如今正主儿来了,还不该让位于贤,成其好事么?”

哲哲听了,更加惊诧:“你的意思是说……要让你姐姐嫁给大汗?”

大玉儿笑道:“姐姐自小花容月貌,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所以竟把天下人都看不进眼去,这才耽搁至今,一心要找个数一无二的才肯嫁。想这满天下的男人,除了大汗,又哪里有第二个配得上娶姐姐?姑姑一直疼姐姐,说要替姐姐寻一门好亲事,怎么眼面前的倒想不到呢?再说那两宫一心一意同咱们对着来,咱博尔济吉特和她们阿巴亥在宫里的势力是二比二平,如果加进姐姐来,咱们岂非稳操胜券?”

哲哲迟疑:“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不知道珠儿怎么想,大汗又会怎么说。”

第50节弄假成真的东宫娘娘(2)

大玉儿笑道:“这越发不消姑姑操心。天下男人都一样,恨不得娶上一千一万个才好,何况咱们大汗;至于姐姐,我看那意思多半也是愿意的,不然,又在咱们宫里一住半年可是为的什么呢?又最肯与那绮蕾亲厚,真是她们两个投契么?依侄女儿看来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哲哲细想一回,果然觉得有七八分意思,便点头应允:“还是你想得周全,如此,就让珠儿去吧。”

大玉儿道:“且慢,我们还得找姐姐来当面嘱咐几句,是人情总得做在表面上,不然还只当我们都是傻子呢。”复又附耳细诉,哲哲无不应允,但觉举宫之内,就只有这个侄女儿最为贴心可意,因此言听计从,当即派人找了海兰珠来当面道喜。

不料海兰珠听了,却低头含胸,默不作声。哲哲只道她是女儿家不好意思,笑道:“你在宫里住这些日子,我冷眼旁观,真正和大汗是人中龙凤,天生地设,我做姑姑的不替你做主,难道倒等着你自己开口不成?这件事包在我身上,只要我提出来,大汗断无不应之理。”

海兰珠这方抬起头来,眼中含泪,缓缓地道:“姑姑说的,自是金玉良言,又是一心替我着想。侄女儿感戴不尽。只是宫里刚刚出了这样大事,前线又打得紧,姑姑这会子上赶着提亲,大汗虽面上不好推拒,心里未必情愿。我便是嫁了也没意思,倒叫宫里的人看笑话,说我们科尔沁巴不得地往宫里送人。”

哲哲听了这话,心灰了半截,原本满心以为只要自己一开口,海兰珠必欢喜感激千依百顺的,没想到她却不领情,不禁又是失望又是怨恨,冷笑道:“你年纪也不小了,既千里迢迢地投奔了我来,我若不替你操心这人生大事,你父亲难保不怪我做姑姑的不替侄女儿着想,只是将你留在宫中,白耽误了你青春,况你哥哥原本送你来时,便托了我的;如今我好心替你做主,筹划这门亲事,把你许给大汗,何等尊贵?我不在意让半个丈夫与你,你倒嫌不够排场,莫非要我把自己的位子让给你,才算满意吗?”越说越气,拉下脸来。大玉儿听着渐不是话,暗暗着急,料想必要说到死胡同里去,只是不敢打断姑姑。

再看海兰珠,早已眼圈通红,满面是泪,跪下来哭道:“姑姑说这话,侄女儿真死无葬身之地,既然见疑于姑姑,侄女儿也不便再呆在宫里,况来盛京已久,这几日很是想家,这便告别姑姑,侄女儿明日起程,回科尔沁陪伴老父吧。”

哲哲再想不到海兰珠竟会出这釜底抽薪的主意,倒觉惊诧佩服,后悔不迭,忙拉起海兰珠来,满口自责道:“快别这么着,我不过是一句玩笑话,你也当真么?是不是怪姑姑了?”

海兰珠道:“姑姑说哪里的话?我来宫里这么些日子,姑姑怎样疼我来着?我若是怪姑姑,叫我天诛地灭。只是我出来这么久,每每念及老父年迈,很是不安,早想回禀姑姑辞京探父,总不成在亲戚家住一辈子不成?”竟是去意已决,死活不肯留下。

哲哲无法,只是拿眼看着大玉儿,意思要她出来打圆场。大玉儿暗气姑姑不会说话,只得勉强挤出笑脸来,抱住海兰珠一只臂膀,将脸捱在肩上,亲亲热热地叫声“姐姐”,说道:“若说想家,我来盛京快十年了,才真是想家呢。每天站在凤凰楼上,望酸了眼睛也望不到草原的一边角儿,那才真是凄惶。日盼夜盼,好容易盼得姐姐来了,才略解我思乡之苦,倒又急着回去。小时候在科尔沁,我们姐妹是怎样亲密,如今大了,倒生分了?难道是我照顾姐姐不周吗?或是姐姐已经厌倦和我住在一起,不要我这个妹妹了吗?”说着拿了绢子拭泪。

海兰珠听了,不好答应,只得道:“妹妹言重了,我怎么会不愿意和妹妹一起?”

大玉儿见她语气中已有缓和之意,遂又抱住办膊缓缓地进言:“可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有什么法子可以让我们姐妹长长久久地在一起,永远也不分开呢?就只除了一条:就是我们一块儿嫁给大汗。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姐妹一心,互相照顾,天长地久地在一块儿。”

海兰珠仍然摇头,坚辞不允。大玉儿察言观色,试探道:“如果是大汗亲自提亲呢?姐姐莫非也要拒婚么?”海兰珠这方不说话了。

大玉儿心知肚明,遂不复多劝,只向哲哲打个眼色。哲哲不知何意,只得先含含糊糊地道:“还是你妹妹会说话,不然你明儿个哭哭啼啼地回科尔沁,我这当姑姑的可怎么安心?快别再说这要走的话了,好歹在宫里多陪我两天,就是你真心体贴姑姑了。”也不好再提诗绢的事,只得和颜悦色打发了海兰珠回宫。

素玛早已从迎春处得了消息,只当不负所愿,婚事有望,俟海兰珠回来,便要赶上前道喜,忽见她脸上气色不好,依稀有泪痕,倒吓了一跳,贺喜的话便不敢出口,只小心服侍她睡下,才在枕边悄悄儿地打听消息,问:“娘娘巴巴儿地叫您过去,是有什么大事吧?”

海兰珠道:“她要我嫁给大汗。”

素玛笑道:“这是好事儿呀,素玛一直替格格盼着这一天呢,格格怎么倒好像不大高兴似的?”

海兰珠叹道:“你懂得什么?”

素玛抿嘴儿道:“我是不懂,就因为不懂才要格格教着我呀。格格倒是说说看,嫁给大汗有什么不好?先前咱们还说,这件事非得娘娘出面才妥当,如今难得娘娘亲自提起,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儿,素玛恨不得替格格鸣炮庆祝才好,格格自己怎么倒不愿意呢?”

海兰珠起先咬着被角儿不答,素玛也不敢催问,只眼巴巴等着。海兰珠思忖半晌,转眼看到素玛那一脸痴相,不禁扑哧一笑,问:“你看什么呢?”

素玛愣愣地道:“我在等格格自己想通了好来教我呀。”

海兰珠又笑起来,这方慢慢地向素玛道:“傻丫头,你想想看,我已经来宫里半年了,姑姑要真想成全我,早该替我筹划这件事。但她早不说,晚不说,偏偏赶在这个多事之秋来说,分明是另有缘故;再者说了,大汗心里只有绮蕾,现在绮蕾刚刚出事,我就趁虚而入,倒显得以往我对她的情份也都是假的了,那和乘火打劫有什么不同?便嫁了大汗,他因为得到的容易,也不会真心敬重我,我在宫里也没意思,倒白落了笑柄。到时候,你想想那阿巴垓的两位主儿,还有东西侧宫那许多妃子,会是些什么嘴脸?”

素玛听了笑道:“说到底,原来格格的意思是想着要大汗亲口提亲的才肯呀。”

且说哲哲见海兰珠心意坚定,拒婚不嫁,便也将联姻的心给冷了,仍将诗绢交还陆连科,只装自己不知道,倒要看看大汗是何反应。另一边,则得闲向大玉儿抱怨道:“又说你姐姐在宫里一住半年,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可怎么样?猴子吃麻花——满拧。她一竿子回绝得干干净净,还满口里嚷着要回草原。若是给她这样子负气去了,向你父亲一阵撒娇,倒让我为难。”

第51节弄假成真的东宫娘娘(3)

大玉儿笑道:“姑姑别担心,我姐姐才不舍得走,要走也不在这一时半日。她若当真想家要去,又怎会大半年一字未提,姑姑刚说要她嫁大汗,她便说要回家了呢?依我说,姐姐这一番矫情,不为别的,为的只是个面子上抹不开。姑姑细想姐姐昨日那番话,口口声声说要回家,可是从头至尾并不曾说过一句不嫁。她呀,是不肯担这送上门的名儿,行的是欲擒故纵之招,想要先回了科尔沁,再等大汗前去提亲,风风光光地出嫁呢。”

哲哲听了不信:“这丫头糊涂。科尔沁山长水远,说回去就回去,说回来就回来的?可不是舍近求远。况且真给她回去了,若是大汗不娶,那便又怎样?她白守在科尔沁等一辈子不成?”

大玉儿叹道:“姑姑还不知道我姐姐的脾气吗?她若肯事事想得周全,又怎会耽在家里一直到今天老大未嫁?当初姑姑送信去科尔沁要联姻,她还不是一样回绝了?为的就是提亲是姑姑自己的主意,不是大汗亲自求婚。姐姐自恃貌美,把满天下的人都看得轻了,把自己当成了月里的嫦娥,总要男人三催四请才肯下凡的。”

哲哲冷笑道:“既这样,我也算白疼她了,也没心思再管她的事。留她住几日,便打发她回家去吧,我倒要看看,她终究嫁个什么后羿吴广。她便在家守一辈子,也不关我的事。”

大玉儿陪笑道:“姑姑这说的可也是气话。姑姑心里是疼姐姐的,若是因为姐姐几句不懂事的孩子话,便推开不理,倒不是姑姑待姐姐的一片心意了。姑姑细想,那日既然已将许婚的话说出了口,现在倒又撂开不管,若姐姐真格回科尔沁白守着,可不耽误了一生。姑姑一番好心,倒把姐姐害了不成?”

哲哲听了烦恼道:“许她婚事,她矫情不允;不管她,你又说耽误了;正是理也不是不理也不是,依你说现在却怎么办?难道真如她想的,让她回科尔沁,咱们再大张旗鼓地去草原迎她回来不成?可不是一番梦话?”

大玉儿笑道:“依侄女儿想来,只要大汗肯亲口求婚,姐姐的面上有光,多半也就允了,倒未必真是坚持要回科尔沁待嫁。”

哲哲想了半晌,犹疑道:“若是我出面向大汗提亲,事情八九是成功的;若要大汗自己提亲,这却由不得你我。前些日子我听说麟趾宫那位也有意思要把阿巴垓的一个什么十六岁的格格许给大汗,因为前线吃紧,耽搁下了,后来也不见再提,娜木钟还嘀咕了好些日子。如今倒想大汗主动给新妃,只怕痴心妄想。”

大玉儿道:“那也未必不成功,只要我们见机行事,机会都是找出来的。姐姐虽说在宫里住着,其实与大汗接触并不多,如果我们多制造点机会使他两人相处,日久生情,届时姑姑再敲敲边鼓儿,大汗又不是柳下惠关云长,还怕不向姑姑提亲不成?”

哲哲听了深以为是。恰好过得两日便是哲哲生日,因前朝政事吃紧,又不是整寿,便不事张扬,只命迎春在清宁宫里摆下茶桌,自己同皇太极对坐吃酒。

皇太极心内不安,向哲哲道:“这也未免太过简略,亏待福晋了。就算福晋自己节俭克己,不事奢华,娜木钟大玉儿她们也该替你安排张罗,怎么连礼数也不知道了?”

哲哲笑道:“如今前线战火连天,八旗将士出生入死,我还只管在宫里设宴庆生,岂不让官兵心冷?况且一早各宫已经来磕过头了,大汗不见外边炕桌上摆那许多寿礼,她们本来还要出花样儿好好热闹一番,是我嫌劳烦,不许她们借我的生日做由头大吃大喝的。难得大汗得暇,肯拨冗与我庆祝,已经是叨天之恩,意外之喜了。”

皇太极闻言大喜,点头赞道:“还是你识大体,最知我心,无愧于中宫正妃。”遂挽了哲哲的手一同出至堂中,炕桌上果然摆满各色礼物玩器,胭脂花粉,皇太极一一捡在手中细玩,竟有大半不认识,诧异道:“这些玩物,绝非我们满人所用,竟也不是你们蒙古人的习俗,却不知她们从何处淘来?”

哲哲笑道:“自然是向汉人女子学来,别说大汗是堂堂须眉,就是我这个做妃子的,也竟不懂得那些钗环佩饰到底叫个什么名堂呢。不止这些,往日里她们孝敬的还多着,我都叫迎春收在炕柜里,留着逢节过礼的好赏人,自己却是不大敢用,只怕穿错戴错,惹人笑话。”

皇太极也笑起来:“你不会用,还不会问么?就算那些妃子们也不晓得,宫里许多老太监都从北京宫里过来,什么没看过听过,问他们就是了。你就是怕费事,万事图省俭。其实你身为大妃,便铺张些也是应当。就好比今儿个,虽说不是整寿,终也不能太简便了,就不惊动整个后宫,至少也要御膳房多加几味菜,请你两个侄女儿一同过来,我们四个人为你庆生,如何?”

哲哲见所有对答竟然都被大玉儿料中,倒有些暗暗惊心,当下默不作声,只任皇太极传令下去。迎春等听说要吃酒,知道必有赏赐的,都欣喜雀跃,忙忙地分头去传令邀请。

稍顷大玉儿携着海兰珠盛妆来到,先给皇太极见了礼,又向哲哲拜寿。皇太极见两人一个英气勃勃,一个楚楚动人,大觉开怀,都招呼来炕上坐下,道:“今天我们四个人为你姑姑做寿,只论亲情,不论宫礼,都要放开量好好喝一回,不许藏私的。”便请哲哲坐首席。哲哲自是不肯,皇太极劝道:“你今儿个是寿星,况且我们是家宴,你要再扭捏,是存心不叫我尽兴了。”

哲哲只得依言坐了首席,皇太极与大玉儿打横相陪,海兰珠对桌。四人坐毕,海兰珠便要执酒来敬,大玉儿劝阻道:“既是祝寿,免不了敬酒,只是这样子一路喝下去,倒俗了,也无趣。不如行个令儿,也喝了,也玩了,也热闹些,可好?”

皇太极率先叫好,哲哲只得随声附和,海兰珠自然更没异意。大玉儿遂宣令道:“掷骰子猜对家,对了点的一个出令一个接令,出令的说一句诗,须提到眼面前有的一样东西,同时又藏着一件屋里有可是句子里没有的东西,那接令的也要说一句诗,却要把出令的句子里藏的那样东西点明出来,意思要吉利,还要应景,说的是眼面前儿的一件事,山南海北地可不成。对了令的一杯酒,错了的三杯,如何?”

哲哲先笑道:“好不罗嗦,只怕太难些。”

皇太极本不惯诗词,却也不在意,道:“这是存心要我喝酒呢,也罢,就醉一回让你们姑侄笑话。”

大玉儿道:“谁敢笑话大汗?况且也未必输。”便先掷了一个三点,皇太极、哲哲、海兰珠也都掷过,四人并无相同点数,按令共饮一杯,重新掷过,这次是海兰珠与皇太极同点。

海兰珠怕皇太极对不上令来面上无光,不敢为难,有意出个简单的,满桌上看了一回,遂吟道:“暗香浮动月黄昏。”

皇太极听是如此熟极而流的一首诗,自然明白海兰珠是有意相让,倒觉感激,便指着瓶中供梅应道:“格格这诗是《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表面上提着句暗香,实里句句说的都是梅花,可是并不提一个梅字,确是好诗。这便就还一句:‘与梅并作十分春’,幸不辱令。”

哲哲大玉儿齐声赞喝,道:“果然是一室春色,吉利得很。”海兰珠亲自为皇太极斟了酒,两人一饮而尽,互相照杯对笑。

第52节弄假成真的东宫娘娘(4)

接下一轮,是大玉儿同海兰珠对点,却是大玉儿出令,早胸有成竹,笑道:“这可要好好想个难一点儿的出来,不然怎么给姐姐出题目呢?”故意沉吟一下方道,“有了,就是‘香稻啄余鹦鹉粒’吧。请姐姐还令。”

海兰珠一愣,心道这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出令诗句里隐着的乃是“凤凰”二字,倒不难应对。可是自己若是应了令,岂不自命凤凰?且有思嫁之意?遂支支吾吾,勉强笑道:“妹妹的令儿果然难对,我认输就是。”说着要喝酒。

皇太极却阻止道:“这有何难对?不如你喝一杯,我替你接了令就是。”遂指着庄妃与大妃笑道:“这句令得罪大妃,你可别恼,就是‘雏凤清于老凤声’。”

哲哲要想一想才听明白,笑道:“我原本老了,哪抵得上两个侄女儿青春当年,花容月貌。”海兰珠与大玉儿俱忙陪笑说:“姑姑过谦,这是大汗说笑,折煞我们姐妹了。”

大玉儿便向大汗不依道:“大汗这句诗虽然不错,意思也吉利,可是越俎代疱,太也偏心。难怪姑姑不乐意。大汗还不该罚酒三杯么?若是不罚,今后我的令也都是大汗代了吧。”

皇太极笑辩道:“我替格格接令,原是因为你这个令出得好,所谓‘有凤来仪’,若是废了,未免可惜。你倒不领情么?”

大玉儿道:“大汗要人领情又有何难?替谁接的令,自然有谁来领这份情。却是与我无干的。”说罢笑吟吟地将绢子向着海兰珠一飞。

海兰珠只装听不见,扭转了脸,指着门外凤凰楼道:“我这会子却有了,是‘凤阙龙楼连宵汉’,如何?”

大玉儿赞道:“好诗,且吉利。不过已经迟了,这酒还是躲不过的。”夺过壶来,连斟六杯,逼着皇太极与海兰珠对饮了。

两人无奈,只得一递一杯地饮了。接下来又是大玉儿与皇太极对点,大玉儿有意刁难,出题道:“有了,是一句‘和烟和露一丛花’,请大汗接令。”

皇太极连这句诗也没听过,却哪里接得下?只得认输道:“好不生僻。我这杯酒又躲不过了。”

大玉儿却向海兰珠笑道:“大汗方才替姐姐解围,姐姐难道不要投桃报李?”

海兰珠含羞,答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满面飞红,掩唇而笑。

皇太极见她靥生红云,压赛桃花,哪里把持得住?便借酒盖脸,深施了一礼道:“便请海兰珠格格救我一救。”说得众人都笑了。

海兰珠无法,只得应道:“姐姐这句诗出自吴融《卖花翁》,原诗是‘和烟和露一丛花,担入宫城许史家。惆怅东风无处说,不教闲地著春花。’大汗只往这‘宫城’、‘春花’里来想便是。”

皇太极一想果然不错,笑道:“谢格格指点。”遂回了一句:“有了,便是‘春城无处不飞花’。我是得格格指点自己对的,可不是格格替我答的,不算违令吧?”

大玉儿点头笑道:“不算违令。”

四人喝了酒,如是又联得几轮,面上已俱有酒意,哲哲先告了饶,道:“这令虽好,酒量却不足,不如换个罚规,输了的人随对家出个题目,歌也好,舞也好,总之有命必从如何?”

众人俱无异议。于是再掷过骰子,却是哲哲与皇太极对点,皇太极见哲哲满面桃花,目饧口滞,知她已不胜酒令,便欲出个浅显的容她过关,遂道:“牧童遥指杏花村。”

哲哲明知暗藏的令核是酒,一时脑里有无数诗句涌过,什么‘金樽清酒斗十千’,‘劝君更尽一杯酒’,‘兰陵美酒郁金香’,意思虽对,却都不应景,不由语塞。

大玉儿有意打岔,笑道:“大汗错了,这屋里哪里有什么牧童?又哪里来的杏花?除非您给清宁宫换个名儿叫‘杏花村’。便是明天就改,今天这酒可还是要喝的。”

皇太极笑道:“这你可说错了。杏花村虽然没有,牧童这里却现成儿的有一个。”

大玉儿听了更加笑道:“在哪里呢?在哪里呢?”说着故意满屋乱看。

皇太极咳嗽一声道:“不就是大汗我了?我们草原上长大的巴图鲁,哪个没有放过牧,骑过马?就叫一声牧童也不为过吧?”说得众人越发笑起来,连地下侍候的丫环宫女也都笑成一片。

皇太极得意道:“这下你没得说了?还不替你姑姑喝三杯呢?”

不料大玉儿早趁乱在哲哲耳边提了一句,哲哲一愣,心想明明无酒,岂不错了?但见大玉儿暗地里猛使眼色命她照说,只得笑道:“急什么?我都还没认输呢。”遂举起酒杯来,吟道:“欲饮琵琶马上催。”

皇太极果然叫道:“错了!我的令原出自‘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是酒家,故而这里的谜底藏着一个‘酒’字,你的‘欲饮琵琶马上催’虽然有喝酒的意思,可是没有点明‘酒’字,况且也不应景儿。”

大玉儿笑着辩道:“大汗自己刚才说过了,‘牧童遥指杏花村’,您骑过马放过牧,所以是牧童,那么这句诗也可以说是藏着个‘马’字,姑姑对了这句‘欲饮琵琶马上催’,诗里有马,岂不是对了?”

皇太极喝了声彩,笑道:“是你辩得有理。我认罚便是。不过那不应景又怎么说?”

大玉儿笑道:“若论战事紧张,大汗日夜牵系前线,连喝酒吃宴也不能安心,姑姑这句接令倒也不算不应景,只是意思谈不上大吉大利而已;不如这样,大汗错了,罚酒三杯;姑姑半错,出个节目抵酒可好?”说着向哲哲大打手势。哲哲会意,笑道:“都是这句‘欲饮琵琶’的错儿,也罢,就是珠儿给我们弹一曲琵琶罢了。”

皇太极一心要热闹,自然满口说好,道:“这个有趣。”

第53节弄假成真的东宫娘娘(5)

海兰珠为难道:“是姑姑输了,怎么倒要罚我?况且这里也没有琵琶。”

哲哲笑道:“这个不难,关睢爆里不是白放着一付琵琶?就叫迎春去取了来。”

皇太极听得“关睢爆”三个字,微微一愣,顿时感慨起来,原已有了三分酒,当下更不用人劝,便自斟自饮地,登时将三杯酒一一饮尽,长叹一声,半晌无语。

哲哲不安,正欲相劝,却见大玉儿给自己使眼色不许,也不知她是何意思,只得别转了面孔假装不见。

须臾迎春取了琵琶来,海兰珠调柱拨弦,定一定神,便弹奏起来。她所学之歌,原本俱是绮蕾口传身教,如今怀抱琵琶,扣弦而歌,活月兑月兑就是又一个绮蕾。

皇太极痴痴相望,那海兰珠眉目间原本就有三分像绮蕾的,再看她抱着绮蕾的琵琶唱着绮蕾的歌,哪里还把持得住?不禁恍惚痴迷,心旌动荡,一时间勾起多少旧事来。不知不觉,将一壶酒喝了大半壶下去。

海兰珠一曲唱罢,抬起头来,莺声呖呖地道:“粗鄙之音,有辱圣听。”说着缓缓跪拜下去。皇太极心头恍惚,酒气上涌,痴痴地伸手出去,亲自扶起来,月兑口道:“爱妃请起。”

一言即出,众人俱是一惊。海兰珠惊愕抬头,与皇太极四目交投,一时愣住。大玉儿早翻身下炕,跪下禀道:“恭喜大汗,贺喜大汗。谢大汗恩宠,纳我姐姐为妃,大玉儿代姐姐叩谢龙恩。”竟将皇太极一句醉语坐实。

海兰珠起先见大玉儿每句话都似有深意,又每每以出令暗示自己,早已猜到三分,如今见她以讹传讹,弄假成真,顿时羞得满面通红,低了头一言不发。

哲哲随即也反应过来,一边心内暗赞大玉儿心智迅敏,见机得快,另一边却也不由惊心,此时方知她叫自己念起“欲饮琵琶马上催”的深意,竟是伏线千里,如此布局巧妙,算无遗策,倒也叫人心寒。然而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遂也只得随之向皇太极与海兰珠道喜。底下人见状,也都不知所措,见庄妃跪了,便也都随着跪下来,满口乱喊着恭喜祝福的话来。

皇太极被这一番动作言语,早惊得酒醒过来,自思金口玉牙,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原无抵赖之理;且看着海兰珠眉聚春山,眼横秋水,满脸都是情意,庆幸尚不及,又哪里有一丝半毫抵赖的意思。遂顺水推舟,嘿然笑道:“大妃贤德,此为后宫之事,就请大妃代为筹措吧。”

敖注:

史有传闻,皇太极于天聪六年(1632年)曾娶过一位东宫娘娘,而且是自己亲选的,到了天聪八年,又娶了宸妃海兰珠后,这位前东宫娘娘被逐出宫门,而由海兰珠取而代之。这是清初宫闱之中颇具戏剧性的一段婚姻,也算是奇闻轶事了,无奈详情无处可查。惟《满文老档》真实地记述了当年皇太极亲自选美的戏剧性活动,并述娶此女时阵势颇隆,但于天聪九年产后被逐,原因不详。今笔者因此女经历与绮蕾多有吻合处,故大胆猜测,将二人合为一人。

至于海兰珠何以二十六岁始嫁皇太极,考诸史料文献均无记载。虽有轶史称其此前实曾出嫁,因夫早亡而改嫁皇太极,但不能为据。另关于贵妃娜木钟、淑妃巴特玛来历,史闻亦有诸多传言,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此二人皆是察哈尔林丹汗之妃,归降后为皇太极所纳。于此种种,今皆不取,只当四宫早已归属皇太极,免去一一叙述大婚情景,重复描写之累。

第54节皇太极登上皇帝的宝座(1)

天聪九年二月,多尔衮亲任统兵元帅,岳托、萨哈琳、豪格为副帅,以正黄旗固山额真纳穆泰为左翼,以吏部随政图尔格为左翼,深入青海,却只围不攻,秋毫无犯,怀之以柔,耗时半年,而终使察哈尔十万兵马投诚,遂率林丹汗的后妃与其子额哲班师还朝。

九月五日,凯旋大军班师过辽河,皇太极亲自率领众福晋、贝勒、以及文武群臣出迎数十里,于阳石木河南冈筑坛、设幄、置案、焚香、吹螺、掌号,举行盛大隆重的凯旋式。

他没有忘记,特意传旨掖庭,令绮蕾一同随众出迎。

绮蕾已经奉旨出家、戴罪事佛整整一年了。这一年里,皇太极刻意地让自己忙于战事,而不去过问绮蕾的近况。他接受大妃的建议,纳了海兰珠为妃,并赐住必睢爆,将当年给过绮蕾的所有恩宠都给了她,视她为绮蕾的替身。

同绮蕾的无求无欲相反,海兰珠极其爱哭,而且她有多么爱笑,便有多么爱哭,她常常可以因为一个冷落的眼神而流泪不已,但又随时可以因为一句俏皮的哄媚而破啼为笑。没有一个成年人可以笑得那样纯净,欢畅,毫无阴影,可是他的确从她那里听到了那种只有婴儿才会有的,属于天使的迷人笑声。他越来越迷恋于她,并且因为她的活色生香知情达意而渐渐对她充满了比当年对绮蕾更加充盈的人间爱恋。

对绮蕾的爱,从来是欣赏多于亲昵的,但是海兰珠却不同,她完全懂得他任何一个爱意的眼神,也充分了解他随便一句亲密的话语,她把他的恩宠看得比任何事物都重,对他的依恋跟随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她就像一个婴儿贴恋母亲那样贴恋着他,喜怒无常,予取予求。

如果比绮蕾做花,海兰珠便是如花解语;如果说绮蕾是玉,海兰珠则是比玉生香。皇太极享受着这贴恋,这痴迷,并尽力地满足她的任何请求。他是因为海兰珠的酷似绮蕾而移情于她的,却同样因为这酷似而在面对海兰珠时,会往往联想到绮蕾:如果当年绮蕾也可以这样地对自己,该有多好呢?

他知道她奉大妃懿旨侍奉萨满神座,一则为己请罪,二则为金祈福。从早到晚,不是操石杵舂米,就是敲木鱼诵经。这是哲哲的主意,也是一直对绮蕾怀恨的其他妃子们的促狭。她们常常想出一些新的花样,指着名字叫丫环拿一些最难堪的差使交给绮蕾去做,以此羞辱她,捉弄她;她们甚至把砂子掺在半生的米里赐给绮蕾吃。这些,皇太极都很清楚,但是他逼着自己不闻不问。

他不忍心亲自下令给她任何的惩罚,却也不愿意再去保护她,怜宠她。惟一的留情,只是果然遵守当年不对察哈尔赶尽杀绝的承诺,命多尔衮出兵青海,以德降之。在等待前线消息的时候,在面对着海兰珠那张酷似绮蕾的脸时,他常常会想起她。想她从前的绝情寡义,也想她现在的处境凄凉。带罪出家的绮蕾,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她对自己的行为觉得忏悔吗?从一个尊贵荣宠的妃子贬为任人役使的罪人,将稻草垛换去龙凤榻,舂米杵代替黄金碗,青灯古佛,劳作无休,她总会有一点悔恨的吧?

现在,他终于看到她了,于是,所有的谜团都有了答案。

阳石木河旌旗蔽空,金鼓动地,帷幄闪烁,霞冠交辉,然而当睽隔一年的绮蕾再次出现在皇太极面前时,他觉得连阳光都忽然暗了一下。

一年的苦役,并未能夺去绮蕾一丝一毫的美丽,即使在最暗无天日的碾房里,操持着最低贱繁重的舂米苦役,缁衣芒鞋,素面朝天,却仍然冰清玉洁,令人惊艳,霜菊难喻其傲,星月难夺其华。两部的嫔妃福晋仿佛在瞬间一齐消失了,变成庸脂俗粉,那些金碧辉煌的凤冠霞帔在绮蕾的一身素衣面前,显得多么繁而无当。

皇太极在绮蕾的面前,忽觉嗒然若失。当年绮蕾求海兰珠转交的诗绢词句潮水一般流过心间:

在河之洲兮水一方,溯洄从之兮阻且长。若得君王兮全素志,愿将黄庭兮换红妆。

那是只有他和绮蕾才能懂得的诗句。是他和绮蕾初巡关睢爆时的对话,当时他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的诗句对绮蕾表白爱意,绮蕾却还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如今,他们两个人,可真是近在咫尺,远在水一方了。

皇太极仰天长叹,连察哈尔归降这样的天大喜讯都不能完全驱走他心里的失落和无奈。他可以征服全天下,却为什么不能征服一个弱女子的心?她宁可执拂尘都不愿戴凤冠,视封号荣宠于无物,在这样的女子面前,帝王之尊又有何意义呢?

蹦声响彻云霄,一阵密似一阵,八旗将兵忽然欢呼起来,喊声震天。连福晋和亲王贝勒们也忍不住踮起脚尖,极目遥望,那驰骋在队伍最前面、头戴簪缨、手挥白旗的,不正是凯旋功臣多尔衮吗?

大玉儿陪着哲哲站在女眷队伍的最前面,远远看到驰马而来的多尔衮,英姿勃勃,矫健不凡,心中忽觉百感交集,泪盈于睫。她和他,已经有多久没有见面了,更有多少隔阂使他们越来越远,仿佛隔着千山万水。自从睿亲王妃不瞑而逝后,他恨上了她,开始回避她,躲着她,即使在家宴中遇到,也都侧身让过,不肯正面相对,整整一年,他和她,甚至不曾有过一个对视的眼神。然而,在她心底里,却仍然当他是最亲最近的人哪,她是那样深沉地爱着他,而他,怎么竟可以恨她?

泪珠滚落下来,大玉儿在这一刻忽然觉得深深的忏悔,如果可以弥补多尔衮的怨恨,如果可以让她和他回到亲密无间的少年,如果他们在今生还有缘再一次握手,并骑驰骋,纵马荒原,什么样的代价她不可以付出呢?多尔衮,多尔衮,她在心底里默念着,多尔衮,在你胜利的光环下,在你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时候,可以转过脸向我望上一眼吗?给我一个四目交投的瞬间,让我知道,你的心里还仍然有我,毕竟,曾经我们是那样灵犀相通,心心相印的呀。

队伍停下来,多尔衮滚鞍下马,皇太极缓步出黄幄,行以抱见礼相迎,并恭请苏泰太后与额哲下辇。多尔衮亲自骞帷引见,苏泰太后于辇中冉冉而出,仪态万方。皇太极见她一脸贵气,举止威严,俨然有天后之态,不敢轻慢,亲自让座于御座之右。

绮蕾原本站在福晋队伍最后面的,此刻忽然排众而出,奔跑着迎向旧部主人,口称“参见太后”,跪地不起。苏泰太后早已在多尔衮口中得知绮蕾两次刺杀皇太极以及自愿出家为察哈尔祈福的义举,心中铭感不已,此时见她一身粗服,顿觉伤心,连忙拉起来抱在怀里,泪流满面,叫道:“好女儿,你的忠心,我已经尽知了。”

绮蕾忠心效主,为了报仇这几年里吃尽苦头,家破人亡,连孩子也不能保住,所有种种委屈惨痛,尽藏在心底,隐忍许久,此刻终于重新见到旧主人,又得到尊贵无比的苏泰太后亲口叫她一声“女儿”,但觉三年来所受委屈尽已得值,不禁将素日之矜持尽掷脑后,流下泪来。察哈尔部中女眷甚多,见状也都将手掩面,放声痛哭。

苏泰太后亲自替绮蕾拭去泪水,眼望皇太极,慨然道:“绮蕾入宫以来,屡行不敬,而能得大汗饶她不死,足见大汗仁义感天。察哈尔如今举部来降,再无异心,今有一宝奉与大汗,愿辅大汗以得天下。”说罢自怀中取出一只黄绫包裹的宝物,双手托出。

察哈尔兵士见状,突然一齐跪倒,大哭三声,又大笑三声,以示弃暗投明。

第55节皇太极登上皇帝的宝座(2)

皇太极既震动又惊疑,他曾遭绮蕾两次刺杀,深知察哈尔女子之刚烈不驯,敢爱敢恨,生怕这又是一招诱敌之举,惟恐苏泰要于己不利;然而不接,则未免显得胆怯心虚,有负一代君王威仪;若命侍卫代接,又觉不敬,因此一时犹疑不决。

而绮蕾早已代为接过,款步走到皇太极面前,双膝跪下,举宝过顶。

皇太极大为感激,他先前见到绮蕾哭着伏在苏泰太后怀中尽诉相思之情,又听太后谢她对绮蕾的不杀之恩,已经觉得愧然,再看到绮蕾冰雪聪明,端庄识大体,在关键时刻替自己解围,轻而易举地遮掩了自己的尴尬,更觉羞惭。这一年里,他实在是太委屈绮蕾,也太亏待绮蕾了。在绮蕾的身上,他看到了一个女人的英勇和忠义到底可以做到怎样的坚决和彻底,绮蕾对察哈尔的付出一切的决绝是一个最优秀的武士身上也难以看到的卓越品质,这样既美且慧的绝代佳人是千载难逢的尤物,他何幸曾与她耳鬓厮磨,又何其狭隘不能真正欣赏她的忠心,宽容她的叛逆。而当绮蕾从苏泰太后手中接过黄绫包裹对他感恩地璨然一笑时,他竟然有种晕眩的感觉。

那是怎样欣慰的、诚恳的、毫无保留的一个笑容呀。当她欢笑时,耳边所有的声音都不存在了,所有的颜色都哗然褪去,天地间只剩下了绮蕾娇艳万端的笑容,以及她手中托举的黄绫包裹。

皇太极觉得窒息,这个笑容,他等待得太久了。他许她对察哈尔永不发兵从而终于得到她处子之身的时候,她没有笑;他赐她住进关睢爆封为静妃的时候,她没有笑;而就在他以为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得到她的笑容时,然而她,却在最不可能的时刻如此璨然地笑了。

她的笑容让他忘记了天地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她手中的包裹,直到她再一次轻轻地笑着催促:“请大汗笑纳。”他方如梦初醒,遂深吸一口气,整顿颜色,自绮蕾手中从容接过包裹,徐徐展开,不禁大吃一惊!那裹于黄绫之内的,竟是一方宝光玲珑,雕龙刻螭的印石,通体碧绿,惟印面一层鲜血,篆刻着四个朱红大字:制诰之宝。

制诰之宝!这就是二百年来湮没无闻,天下群雄踏破铁鞋无处觅的失踪玉玺吗?这就是那个天命帝王的象征,一统天下的标志,皇嗣储君争相抢夺的天符瑞器吗?这真的是那个“得宝者得天下”,历代帝王承天之瑞的天锡之宝吗?

二百年来,不知多少人为了它抛头颅洒热血,百死莫辞,原来它流落在大漠深处,藏匿于察哈尔部落,如今因缘际遇,竟由苏泰太后亲自献出、绮蕾转手奉上,最终落在自己的手里!

皇太极久久地注视着手中的玉玺,屏息静气,所有的福晋、贝勒、八旗将士也都凝神瞩目,鸦雀无声,一时间,连天上的云、阳木河的水似乎也都凝滞了,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多尔衮站在皇太极身后,眼看着绮蕾将宝物献与皇兄,仿佛被一道闪电直贯心胸。看到绮蕾的笑容,他所感受的震动绝不亚于皇太极。她曾经说过:她决不要对敌人笑。即使面对他的威胁时,她也倔犟地抗拒:我是不会笑的。她的刚烈曾令他气恼,也令他敬服。然而现在,她笑了,对着皇太极。这令他怎不动心动容?

包惊心动魄的,是那个笑容之后的制诰之宝。

制诰之宝,和绮蕾的笑容,这天地间最不可能的两件珍宝,同时呈在了皇太极面前。

多尔衮的心里忽然有一种灰飞烟灭的落漠。是他亲口答应绮蕾舍却性命也要维护察哈尔人的安危的,是他亲自恳劝皇太极以怀柔为策,深入青海招降苏泰太后,并率领察哈尔大军班师还朝的,而长途跋涉中,这方传国玉玺竟然一直就在自己身边,近如咫尺,却错之交臂。难道皇太极即位真的是天意吗?

他再一次与帝位擦肩而过。

苏泰太后的声音昂然响起:“启禀大汗,此为历世皇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自汉代以来,流传至元,代代相传,密藏深宫内苑,因元顺帝携入大漠而湮没无闻二百余年,不见于世,今明朝庭原是没有玉玺的朝庭,明皇帝也是没有玉玺的皇帝,实非真命天子。今我察哈尔诚心归顺,特献此宝于大汗,俗云得宝者得天下,祝大汗登基为帝,一统天下。”

此语一出,举众震惊。大学士范文程与庄妃大玉儿率先跪倒,高声呼:“祝大汗登基为帝,一统天下。”

多尔衮身不由己,也随着众福晋与贝勒一齐跪倒,口称天子,一声递一声,片刻传遍八旗大营,顿时数十万兵将跪了一地,山呼万岁,声若滚雷地呐喊:“祝大汗登基为帝,一统天下。登基为帝,一统天下。”

整个天地都震动起来,上穷碧落下黄泉,都在排山倒海地重复着同一道神旨:登基为帝,一统天下。这是万众的欢呼,也是上天的旨意。

万籁俱寂,四海咸服,那一刻,皇太极踌躇满志,撒目四望,他知道,天地历史将要在这一刻被改写,一个新的朝代开始了,一个新的帝王诞生了!他不再是大金国天命汗皇太极,而要做一统天下的大清国开国皇帝清太宗!

皇太极要登基了!皇太极要称帝了!皇太极要建立大清国了!皇太极要做大清国的太宗皇帝了!

满洲八旗欢欣鼓舞,盛京城里锣鼓喧天。登基大典马不停蹄地筹备着,而代善大贝勒的礼亲王府里,却是一片惨淡情景。

原来,代善的三子萨哈琳这次也有随多尔衮出征,却在青海染了不治之疾,已经病入膏盲,命悬一线。多尔衮与萨哈琳并肩作战许多年,名为叔侄,情同兄弟,闻讯天天过府探望,与代善朝夕相见,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父母刚刚去世那会儿。

这日,两人上朝回来,坐在萨哈琳床前,告诉他皇太极已经拟定要封他为颖亲王一事。萨哈琳惨然笑语:“可惜我无福享受。”一语未了,倒咳嗽了数声。

代善黯然神伤,安慰说:“别太劳神,太医不是说你这病也并不是什么大病,过了春就可望大好了吗?”

萨哈琳惨笑道:“那都是太医酸儒文诌诌的绕肠子客套话,我们武夫不来这套,谁不知道所谓开春就好,意思就是过不了这个冬天呢。”

代善闻言,心酸喉咽,不能出语。多尔衮慨然道:“萨哈琳,你有什么心愿,跟我说,所有的事,包在我身上。”

萨哈琳眼望老父,叹息不语。多尔衮已经明白了,点着头说:“这件事,你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吗?俗话说:长兄如父。我自小由大哥抚养长大,为大哥养老送终那是义不容辞。这件事,就是你不叮嘱,我也是责无旁贷的。”

萨哈琳复又眼望多尔衮,半晌,忽然叹息:“十四叔,我对不起你,你不恨我吗?”

多尔衮诧异:“你我既是叔侄又是伙伴,出生入死,肝胆相照,是过命的交情,哪里有什么对不起,又怎么谈得上一个恨字呢?”

萨哈琳阖目不语,许久,眼中沁出泪来。代善看着儿子,心中感伤不已,“知子莫若父”,萨哈琳的未尽之言,多尔衮不明白,他却全已了然在胸了。

第56节皇太极登上皇帝的宝座(3)

原来,当年老汗王努尔哈赤突然病逝,虽有遗言命多尔衮即位,但除四大贝勒知晓外,并无公开诏示,遂使皇太极有机可乘,秘谋篡位。而那个挑头出来“推举”皇太极的人,便是萨哈琳与二兄岳托。这件事,一直是代善心里的一根刺,自觉愧对多尔衮。然而他天性优柔寡断,胆小怯事,虽知儿子的做法有失公理,却因为一则多尔衮年幼无势,二则自己和大妃乌拉纳喇氏的暧昧传闻使他立场尴尬不便发言,故而听之任之,由着皇太极借助两黄旗的兵力及东海女真扈伦四部的协助,矫旨篡诏,夺汗即位。这是萨哈琳对不起多尔衮的第一宗罪。

从此,多尔衮甘为人臣,为皇太极誓死效命,立下战功赫赫。到了今次招降察哈尔,又是萨哈琳随同多尔衮出征,夺得制诰之宝,遂以号令天下。按实说来,制诰之宝的真正主人,同样应该是多尔衮,而皇太极不过是又一次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罢了。其实,宝物在苏泰太后手中,萨哈琳是知道的,而苏泰也曾向萨哈琳透露过愿意交宝物于多尔衮的意思,是萨哈琳矢口否决,力劝太后转呈宝物于大汗皇太极。这是萨哈琳对不起多尔衮的第二宗罪。

但他既然保了皇太极第一次,就愿意再保他第二次,一直保全他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要看着他的皇叔登基称帝,君临天下。然而如今,他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大概是看不到这一天了。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萨哈琳看着面前英气逼人的十四叔多尔衮,忽然觉得忏悔。这才是先皇太祖努尔哈赤钦定的真命天子,这才是千里远征制诰之宝的真正主人,这才是最该登基即位的大清皇帝呀。冥冥中,是谁的手拨弄是非,将是非颠倒,君臣换位?而自己,在这场篡位之战里,又起着一个怎样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作用?他虽不悔,岂能无愧?

他看着多尔衮,良久,忽然说:“爹,我有几句话要单独问问十四叔。”

代善看看萨哈琳又看看多尔衮,想要劝阻,又不忍心,看看萨哈琳的气色倒好似比往时略精神些,料想略谈几句亦无大碍,便点点头避了开去。多尔衮遂坐到萨哈琳身边,握着他的手问:“你有什么话要说?”

“十四叔,我有一件事不明白。”

“什么事?”

“你说,怎么样,才算是真龙?”

多尔衮一愣,心中百感交集,许久,淡淡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也就是说时势造英雄了。”萨哈琳又是惨然一笑,“十四叔,我惟有对不起你了。”

“你没有错。”

“每个人都有理想,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从小到大,我一直很崇拜四叔,视他为英雄。”

“你没有错。”

“论辈份我虽然叫你十四叔,可是论年龄还长你八岁。我八岁的时候,你刚出生,四叔已经二十岁,是草原上最神武的鹰。有一次他带我去打猎,我的马受了惊,把我摔下马背,眼看就要被别的马蹄踏到,四叔飞马赶来,一手抡出套马索死死拉出马头,另一手抛出鞭子把我卷起来扬到半空,再稳稳接住。当时我吓得哭都忘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而是天兵天将。从那以后,我就立了誓要服从他,追随他,惟他马首是瞻,别说他让我推举他即位,就是他让我去死,我也一定赴汤蹈火,绝无为难。十四叔,我惟有对不起你……”

“萨哈琳,你没错。”多尔衮再一次说,已经虎目含泪,“你的话我已经明白,别再说了。”

然而萨哈琳恍若未闻,依然絮絮地说下去:“那一年,大汗病逝,你十五岁,我二十三,四叔三十五,他要我推他即位,我毫不犹豫,在我心里,你和他没法儿比。你只是个小孩子,四叔却已经屡立战功,难道让我不推大英雄,却推一个小孩子吗?可是这些年来,这些年,十四叔,你的功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早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四叔,这莫大江山是你打下来的,这制诰之宝也是你赢来的,可是十四叔,崇拜一个人,效忠一个人,有时候也是一种习惯。十四叔,我只有再次对不起你……”

“萨哈琳,别说了。”多尔衮心潮澎湃,仿佛有汹涌波涛在胸中起伏,张开口就可以喷波吐澜似的。天下英雄惺惺相惜,虽然萨哈琳效忠的人不是他,可是身为武士,精忠报主,难道不也是一种英勇吗?面对萨哈琳的沥胆之言,他非但不会抱恨,反而益发敬重,慷慨道:“你的话,已经不必再说,我都明白。四哥能有今天,未尝不是君权神授,天意所归。事已至此,我无怨。”

“你果真无怨?”

多尔衮点一点头:“无怨。”

“十四叔,大典之日,各贝勒会宣誓效忠,你的誓辞里,会有我的声音。我在天之灵看着你。”

多尔衮闭一闭眼,暗暗叹息,稍顷,复睁开眼来,重重点头:“我和你,一起宣誓效忠!”

萨哈琳欣然微笑,伸出手来与多尔衮重重相握,微一用力,复又撒开,就此阖然而逝。

一时礼亲王府举起哀来,文武百官闻讯赶来,并皇太极也亲往吊唁,几次举哀,甚至哭昏过去。众贝勒亲王屡劝方止。多尔衮冷眼旁观,终不知皇太极种种造作,究竟是真情痛惜还是收买人心,但是萨哈琳临终所言在脑际耳畔久久徘徊不去,却实实将他争帝谋位的心灰得一分儿也没有了。

皇太极自此声望更震,建朝之议瞬息传遍寰宇,四海归降,八旗诚服,都说大金虽然战果赫赫,势力日张,然而向来一则强攻,二则联姻,像这样用招抚怀柔之策不损一兵一卒而使敌人来降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难怪会凭空得到天符瑞器的制诰之宝。

人们只当这是一个帝王走向辉煌的仁慈之举,然而没有人想到,在这场决定天下命运扭转历史乾坤的战役里,还关着一位多情的勇士,一位无情的妃子,以及一个有情反被无情恼的未来皇帝。

第57节皇太极登上皇帝的宝座(4)

天聪十年四月十一日(1636年),皇太宗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举行了一系列庄严而复杂的仪式,向天下宣告他的君权神授。

于此前三日,皇太极已行焚香沐浴,斋戒三日,至十一日这天,晨光微曦,晓月未残,皇太极身着蟒服,雕鞍宝马,英姿勃发,君临天下,在众王公贝勒及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策马前往德胜门外天坛。

坛上安放一张香案,上铺黄绫缎,设“上帝”神位,摆放香炉、烛台、供器及祭品。诸贝勒大臣分列坛前两侧,以代善为首,下为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托、豪格等爱新觉罗氏家族的兄弟子侄,其次为诸额附、固山额真、六部大臣;并耿仲明、尚可喜等汉臣;外藩蒙古有察哈尔、科尔沁等十六部四十九贝勒;还有满洲、蒙古、汉军文武官员亦各按旗序排列;并朝鲜李氏王朝也派有使臣前来祝贺。

八旗兵士环列天坛四周,个个装束整洁,肃立无言;场上遍插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旗等,迎风招展,此起彼伏,汇合成一片旗帜的海洋,分外壮观。

万众屏息,导引官满洲、汉人各一名来到皇太极面前,引领他来到坛前,从正中拾阶而上,面向上帝神位恭立。赞礼官高呼:“上香!”遂赞上香来;皇太极缓步至香案前牵衣跪下,引导官捧香,皇太极接香连上三次,从西阶下,复位,面北恭立;接着,赞礼官高呼:“跪!”皇太极随率众官跪,东侧捧帛官三员跪呈帛,皇太极接过献毕,交西侧捧帛官,一官跪接,然后起立从中阶上,置于香案上,献帛毕;东侧也有捧爵官三员,以酒三爵,相继跪捧皇太极,亦接过三献毕,交西侧捧爵官,皆跪接,然后升中阶,置供案上;敬献完毕,执事各官俱于坛内东向立,听赞礼官赞礼,众行三跪九叩礼。读祝官手捧祝文登坛,面向西北跪下,赞礼官再赞跪,皇太极率众官跪听宣读官捧读祭祝文,其文曰:

“钦惟丙子年四月十一日,满洲国皇帝,臣皇太极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神曰:臣以眇躬,嗣位以来,常思置器之重,时深履薄之虞,夜寐夙兴,兢兢业业,十年于此,幸赖皇考降佑,克兴祖父基业,征服朝鲜,统一蒙古,更获玉玺,远拓边疆。今内外臣民,谬推臣功,合称尊号,以副天心。臣以明人尚为敌国,尊号不可遽称,固辞弗获,勉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窃思恩泽未布,生民未安,凉德怀惭,益深乾惕。伏惟帝心昭鉴,永佑邦家。臣不胜惶悚之至,谨以奏闻。”

读毕,焚帛及祝文,捧爵官将酒奠洒坛前,复撒祭物。太宗和百官依次入座,饮酒并分食祭品,此为仪式第一阶段。

壬午,行上尊号礼,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这一仪式在大政殿举行,殿内正中一把金交椅,周围摆放御用的一套新制仪仗,朱红油漆,刻龙雕螭,十分辉煌庄严。导引官引太宗经大殿正面拾阶登殿,入坐金交椅,百官仍分左右两班侍立。

乐声大作,赞礼官赞跪,百官向太宗行叩首礼。赞礼官再赞跪,多尔衮与科尔沁贝勒巴达礼、多铎与豪格双双从左边班列中站出;与此同时,岳托与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杜度与汉臣孔有德双双从右边班列中站出。他们每两人合捧一枚皇帝御用之宝,上前跪献给太宗。他们代表了这个政权统治下的满、汉、蒙古及其他少数民族,把象征着皇帝权威的御用之宝交给太宗,也就意味着把国家的最高权利授予了他,完全承认他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

代善站在诸贝勒之首,看着多尔衮跪拜献宝,不禁百感交集。这个亦兄亦父的长者,在这一刻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新丧的儿子萨哈琳,也忘记了刚刚登基的皇太极,他的心里,只有这个最疼爱的十四弟多尔衮。只有他,才知道多尔衮心底里承受的是怎样的委屈,怎样的隐忍,怎样的无奈和沉痛。

多尔衮,本来他才是努尔哈赤钦定的真命天子,也是他征服了察哈尔,千里迢迢护送传国玉玺归来,这不是一个臣子在对着他的皇上效忠,而是一个落魄的君王在对着篡位的逆臣顶礼膜拜,并且亲手将象征天下权柄的御用之宝交到那篡位者的手中,任由他鹊巢鸠占,霸位登基。举天之下,还有比这表面辉煌庄严,其实大逆不道的一幕更加悲壮痛切,惨绝人寰的吗?

然而,令代善感到意外和茫然的是,他在多尔衮的眼中,却看不到以往所熟悉的桀骜不驯,他的目光平和,面容淡定,仿佛对一切都无所谓了,已经决定接受命运的安排,逆来顺受,随遇而安。

代善看着,心中不知是欣慰还是叹息,然而真真切切地,在众贝勒宣誓效忠的声音里,他仿佛听到了儿子萨哈琳的心跳,不禁若有所悟。萨哈琳对皇太极无以复加的崇敬与忠诚他是明白的,他们父子一家也算为大清朝的建国立下汗马功劳了,那么,此时此刻,儿子的在天之灵也该瞑目了吧?

献宝之后,满、蒙、汉各一名代表,手捧本民族文字的表文,站立殿东侧,依次宣读,对太宗歌功颂德。鼓乐齐奏,太宗在谀辞如潮与鼓乐声中含笑步出大政殿,排列仪仗,乘舆回宫。至此,登基礼初告完成。

当天,太宗在大政殿大宴群臣,欢庆即皇帝位礼成。颁诏大赦令,宣示中外,要求诸贝勒大臣同心辅政,属共厥职,上合天心,下遂民志。君臣齐集一堂,举杯同贺。

次日,太宗率百官来到太庙追尊祖先。从始祖、高祖、曾祖,到祖父,都尊奉为王,而奉父亲努尔哈赤为皇帝,上了一大串尊号,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庙号太祖,其陵园称福陵。尊奉母亲为皇后。此外,还给已故功臣追封美号,并正式给予萨哈琳颖亲王的封号。

四月二十三日,太宗大封臣属,先封他的诸兄弟子侄:大贝勒代善位列第一,封为和硕礼亲王;贝勒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托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低一级,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以下再低一级,为多罗安平贝勒;另外藩蒙古贝勒也按亲王、郡王等级分别敕封。二十七日,敕封汉臣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时称三顺王,是汉官中最高的封号。

接下来,是分封五宫后妃。皇太极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内闱家事,竟然成了建制环节中最繁杂难缠的一环。

第58节皇太极登上皇帝的宝座(5)

原来,皇太极自那日于凯旋礼上重逢绮蕾后,便思兹念兹,再不能忘。然而刚向大妃哲哲略微流露出重纳绮蕾为妃的意思,哲哲已经一口回绝:“皇上,绮蕾两度行刺,大逆不道,如果立她为妃,何以管教后宫?那日于阳木河畔,她不遵体制,僭越礼度,哭笑无状,分明心怀旧主,对皇上不忠。如此罪人,怎能再委以恩宠,给予封号?”

娜木钟巴特玛大玉儿听到消息,亦都相携前来,哭泣劝阻;再往后来,连蒙古科尔沁、阿巴垓等部也都参予进来,各自为了自己部落的妃子争宠邀封;至于绮蕾,本来只有察哈尔苏泰太后尚为支持,然而自从哲哲将自己的女儿指婚给林丹汗之子额哲后,太后便也无言了。

如此周旋数月,五宫封号仍迟迟未决。皇太极烦闷不已,深深感到了身为帝王的无奈之处。天下人只知道为君者三宫六院,谁会明白,贵为九五之尊,却连娶个妃子这样私密的事情也不能由自己做主呢?分封后宫,从来都和皇权斗争紧密相连。后宫的女人,谁的命运不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

这日皇上携众妃于凤凰楼午宴,眼看脂拥粉护,莺莺燕燕,却独不见自己最想念的那个人,心中郁郁,宴罢也不回宫,只叫太监陆连科于厅角寝帐中铺设枕席,合目假寐。

方朦胧间,忽见萨哈琳自楼外进来,走至面前双膝跪下,对着自己磕头行礼,三呼万岁。皇太极梦中心知萨哈琳已死,却并不惊惶,亲自扶起说:“好侄儿,想得我好苦!”

萨哈琳愀然不乐,睨视着皇太极道:“皇叔可知侄儿为何事而来?”

“不知。”皇太极讶然道,“你有何心愿未了,但有所求,无不应允。”

“我有一句话要问皇叔,咱们辛辛苦苦打天下,为的是什么?”

皇太极一愣,尚不及答,萨哈琳又问:“咱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难道只为了一个女人便可将江山社稷尽抛脑后?新朝初建,百废待兴,难道只为一个女子便可停朝罢议,荒废典制?八旗将士这么多人的拳拳之心,四海满蒙汉朝诸多大事,在皇叔心中难道竟不及一个女子重要?”

接连三个问题,问得皇太极惶愧之至,肃然答:“皇侄此言谬矣。我自即位以来,日夜忙于与文武百官建定新制,何敢有一日疏忽?”

萨哈琳冷笑道:“后宫为伦常之理,与前朝政事密不可分。皇叔为了一个女子,将后宫分封推迟不行,岂不令天下人耻笑?皇叔既已登基为帝,却不遵体制,荒废礼仪,岂不让泉下人伤心?”

言未了,忽有牛头马面蹿上前来,拉住萨哈琳欲去。皇太极忙起身拉住,苦求道:“二位鬼使,可容我叔侄再少叙片刻?”复向萨哈琳道,“贤侄语焉不详,可否细述朕有何荒疏之处,容我补过。”

然而牛头马面并不肯姑息,强行分开二人道:“不过是一头牛罢了,至于这样罗哩罗嗦?”拉着萨哈琳便走。皇太极哪里肯放,追出殿门叫道:“什么一头牛?可否说详细些?”萨哈琳人已出了殿门,犹自强扭回头喊道:“叔叔,您还欠我一头牛哪,太劳事小,兹事体大呀。”言犹在耳,人已无踪。

皇太极惊醒坐起,一身冷汗,细思梦中种种,历历在目,声声入耳。当即起身往崇政殿来,命陆连科急召内院大臣进殿,将梦中情形详细备述。众人劝慰:“皇上这都是念侄心切,有所思故有所梦吧。”

皇太极摇头道:“不是,我在此前并未想到萨哈琳,而且梦中他一再提起一头牛,又是什么不遵体制,荒废礼仪,想来我必有何行事疏忽之处,你们细细查来,若有发现,速速报我。”

群臣无奈,于是找出一本明朝《会典》详细翻查商议,翻至祭礼一节,只见书上明明白白地记着:“凡亲王薨,初祭时钦赐一牛。”看到这一句,众人俱都惊得目瞪口呆,忙忙报与太宗。

太宗皇太极看到,又惊又喜,感慨道:“原来果然是我欠了萨哈琳一头牛。这《会典》说得清楚,既然封为亲王,就该在初祭时用牛,是我疏忽了。萨哈琳谴责我不遵体制,荒废礼仪,果然有理。”遂发令下去,重新为萨哈琳补祭太牢礼,并亲自撰文祝诵。文曰:“皇帝谕祭和硕颖亲王。尔身虽殁,尔性实灵。所请太牢之礼已感于梦。朕察古礼亲王薨逝,初祭有用牛之例。前者不知,故未曾用。今既见梦,又合古礼,朕甚奇之。特遣大臣祀以太牢,以慰尔心。”

祭礼即罢,皇太极复召代善与多铎入殿,重述萨哈琳之梦,叹息:“萨哈琳死后性灵犹存,入梦劝朕,他哪里是为了一头牛,分明是担心我初为人君,因小失大呀。”代善也随之叹息,问道:“皇上关于五宫之议,可是已经有了定论?”皇太极点点头,将一纸册封草案交与多铎,道:“这是我的初议,细节你们看着办吧。”说罢转身拂袖而去。

代善与多铎展卷看时,只见卷上圈圈点点,分明改换多次,可见皇太极立议时心中种种矛盾不忍处。其中绮蕾的名字旁圈点痕迹最为重叠繁复,然而最终仍由朱笔勾去,换作科尔沁海兰珠的名字。代善与多铎对视一眼,都是苦笑连连,皇太极分明为了不能重立绮蕾为妃一事心怀不甘,故意册封了最后进宫的海兰珠为东宫正妃,其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哲哲,却将早了八年进宫的大玉儿只封了一个西宫侧妃,位居五宫之末。两人虽觉不妥,但也无话可说,只心照不宣地点了点头,将草案拿与礼部代拟封诏去了。

敖注: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掌管正白与镶白两白旗。满人带兵打仗,以旗主之帜为号,故而多尔衮得胜还朝挥舞白旗,这与今天的战败一方挥白旗投降全不可同日而语。

“制诰之宝”原藏于元朝大内,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攻打北京,元朝灭亡,元顺帝携玉玺离开京都逃至沙漠,崩于应昌府,此宝物遂遗失无闻。至于何以落入察哈尔部林丹汗手中,说法不一,最常见的一种传说是林丹汗打败元朝后裔土默特部的博硕克图汗而得到,并据宝自封为成吉思汗的后代,萌生一统蒙古之志,横行漠南二十年,而终未得志,到底便宜了皇太极。

第59节清宫深处谁是谁的真爱(1)

崇德元年七月十日,册封后妃典礼终于在崇政殿得以举行。皇太极御殿升宝座,执事官将册、宝置于案上,左置册、右置宝,正副使二人持节前导,举案并仪物至清宁宫前。

哲哲与诸妃俱按品大装,面南恭立。凤冠霞帔与钗环裙佩交织成欢庆的海洋。这是太宗皇帝登基庆典中最后也是最有趣的一幕,分封五宫在某种意义上比犒赏三军更让人感到欣喜,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尊荣,是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刻。皇太极看着他的后宫嫔妃,心中充满了身为帝王的尊崇与男人的自豪。

使臣取册置东侧案,转下西向立,开始高声宣读满、蒙、汉三体书册文,第一道旨,是册封后宫之主,皇后哲哲——

“奉天承运,宽温仁圣皇帝制曰:夫开天辟地以来,凡应运之君,必配嫡亲福晋辅佐,于是居止成双,功德咸同,富贵与共。此乃亘古之制。三纲五常为古之帝王所定之大典,今朕缵承大统,愿效先王定制。上天作配朕之福晋系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特赐尔册宝出诸福晋之上,册尔为中宫清宁宫国主福晋。尔宜清廉端庄恭简纯孝重礼仪,为诸福晋之楷模,母仪天下,勿负朕命。”

宣读已毕,使臣将册授与女官,捧宝官将宝授与另一女官,两女官皆跪接,置前面黄围桌案上。哲哲在女官导引下登上御座金椅,正式成为大清国第一任中宫皇后,号令后宫,母仪天下。

接着,是册封四位侧宫福晋,依次是东宫正福晋宸妃海兰珠、西宫正福晋贵妃娜木钟、东次宫侧福晋淑妃巴特玛、西次宫侧福晋庄妃大玉儿,也都由使臣以满、蒙、汉三体文字高声宣读。

大玉儿跪着听宣,赞官一一念过了姑姑哲哲、姐姐海兰珠、娜木钟、巴特玛的名字,最后才念到自己:

“奉天承运,宽温仁圣皇帝制曰:自开天辟地以来,有应运之君,必有广胤之妃。然锡册命而定名分,诚圣帝明王之首重也,兹布木布泰,系蒙古科尔沁国之女,夙缘作合,淑质性成,朕登大宝,爰仿古制,册尔为永福宫庄妃。尔宜贞懿恭简纯孝谦让,恪遵皇后之训,勿负朕命。”

册封制诰四米余,为黄绫裱,蓝线勾边,绡金云龙纹饰,上下边缘绘行龙和流云,在用满文书“奉天承运”四字的两侧,各有一贴金立龙作上升状,看去栩栩如生。满、蒙、汉三体文字俱工笔竖书,册文上钤“制诰之宝”印镑一方,上题“大清崇德元年七月初十日”的年款,真正龙飞凤舞,万世荣光。

然而大玉儿接在手中,心里却并无半分喜悦。五宫之中,除了姑姑哲哲是原配大妃,她是最早入宫的,从十二岁到二十四岁,跟了皇太极整整十二年,如今却只封了个五宫之末,这口气,如何忍得?

她看一眼跪在身边的亲姐姐海兰珠,她比自己晚进宫八年,却后来居上,成了东宫正妃,这才真叫引狼入室,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若说在此之前,大玉儿一直没有为争宠真正用过心,那么从今天起,她算是知道厉害了,而且开始学会嫉妒了,而她嫉妒的,是自己的亲姐姐。

她对姐姐的妒恨远远超过了对绮蕾。这是因为人们通常对自己身边的人总是多一分任性的,认为别人有责任宠着自己让着自己,一旦发现事与愿违,那失望和气愤是双份的。

从今往后,庄妃大玉儿天字第一号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正是自己的亲姐姐海兰珠。

她将那册诏书供奉在南炕神座案下,焚香礼藏。人们见了,都说看庄妃多么虔诚,多么开心。但是只有庄妃自己知道,她珍藏着诏书,不是因为觉得荣耀,而恰恰是为了提醒自己,提醒这一段难堪的侮辱。奉旨进宫,封妃十年,却屈居五宫之末!

她会向这不公平的待遇讨还代价的,不仅仅是晋前几位,不仅仅是觊觎东宫,甚至不仅仅是宠冠后宫,母仪天下。不,她的志向比这更大,更远,更明确——她看中的,是大清朝整个的天下,是权倾天下翻云覆雨的真正权力!

入夜,睿亲王府静寂无声。多尔衮独坐神坛之下,守着一灯如豆,青烟袅袅,闭目无语。

有只蛾子不知打什么地方飞来,奔着油灯转了几个圈子,不肯扑火,又不舍离去,只是没完没了地打着转儿——这样的命运,最终如果不是引火自焚,就必然被自己的心猿意马累死。

爱里所有的人都安歇了,乌兰临睡前期期艾艾地进来打了几个转子,也像那只心意不定的蛾,不敢走近,也不愿舍远——然而终究还是离开了,只留下一件葛丝暖袍,一壶绍兴好酒。虽只八月,然而夜气已经有些微凉沁骨的意思,有壶酒暖暖身子驱驱寒气也是好的。

月亮将圆未圆,透过窗棂照进来,乌兰翻来覆去,留神听着隔壁的动静,只恨不能窥知主子心意,若说是忧于国事,近日新朝初立,百废待兴,虽然劳神,似乎不该如此伤感;若说是因为家事,又不见有什么人得罪了王爷,况且听说皇上最近在大殿上每每提起睿亲王,无不褒奖有加,并不曾责怪;难道是为了十四爷的亲哥哥、正在前线大战明军的英王阿济格?可是听校卫说英王前线传书,连战报捷,并没有败过一仗呀,王爷何以如此闷闷不乐呢?

蹦交二更,忽然有门房来报,说宫里忍冬姑娘求见。乌兰诧异,心想哪有个娘娘身边丫头大半夜里探访亲戚的道理?不敢怠慢,亲自出院来迎,歉然道:“对不住泵娘,王爷在秘室静坐,不肯见人,也不许人进去,已经整个晚上了,我们做下人的,不敢擅做主张,请姑娘恕罪。”

忍冬笑道:“原来果然让娘娘猜着。”

乌兰听这话说得奇怪,不禁问道:“猜着什么?我们服侍王爷这么多年,还从没见过王爷这个样子,都在心里纳闷儿呢;娘娘隔着这么远,倒猜着了?莫非娘娘能掐会算?好姑娘,快说给我知道,别叫我心里着急。”

忍冬笑道:“这个么,论详情我也不知道。只是娘娘晚上忽然交给我这几样东西,要我来府里交给王爷,说请王爷宽心,不要太劳神动虑,要保重身体。我因娘娘这几句话说得没头没脑,还奇怪呢,说娘娘和王爷近来又没见过面,又没什么事,大清王朝初建,分封亲王,赏官加爵,都是些好事儿,怎么说得上保重安慰的话呢。娘娘说,你别问那么多了,横竖照我的话传去就是了。这么着,我就来了。”

乌兰听了,便如打哑谜一般,只得说:“只要娘娘有话儿就好了,我这便进去回禀王爷,看看是怎么说。忍冬姑娘,你先略坐坐,喝口滚茶,小心着凉。”遂命小丫头唤起厨房做些宵夜送来,自己便往内室来见多尔衮。

打开帘子,只见王爷盘膝闭目,默然独坐,姿态与自己先前退出时一模一样,这许多时辰过去,竟是一动未动。乌兰暗自忧心,也不敢劝,只小心翼翼地回禀:“永福宫里的忍冬姑娘来了,王爷见是不见?”

多尔衮微微一愣,也不睁眼,只淡然说:“不见。”乌兰捧出礼物劝道:“这是娘娘命忍冬送来的,王爷好歹给句回话才好。”看看多尔衮面上并无不豫之色,遂将包裹打开,却是一捆香,两匹帛,一轮磨得锃亮的圆镜,并几样祭品,不禁奇怪,却不好多问。

多尔衮睁眼看了,浑身一震,心想普天之下,最知道我心意的人还是大玉儿呀。不禁触动旧情,转眼问道:“还有什么?”

乌兰道:“还有几句话儿。”

“说。”

“娘娘打发忍冬来说,请王爷保重身体,不要忧思劳神,伤心太过。”

第60节清宫深处谁是谁的真爱(2)

多尔衮听了,长叹一声,说:“罢了,你去告诉忍冬,就说我谢谢娘娘的好意,请她也不必太劳心了,所有一切,我都明白。”

乌兰益发不懂,却不敢多话,默默退出,将多尔衮之话告与忍冬。

多尔衮仍于秘室静坐,内心却再也不能如前平静,只将那香燃上,将帛在盆里焚化,一边默默想:今天八月十一,是我娘的祭日,这宫廷内外,都只知道庆功贺典,活着的人踩着死去的人的尸骨步步高升,加官进爵,一将功成万骨枯,欢歌声里,谁将与我同悲呢?娘冤死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来,我失去汗位,失去福晋,浴血沙场,出生入死,难道就是为了让皇太极登基为帝吗?他逼死我母亲,侵夺我帝位,霸占我女人,掠夺我战果,这不共戴天之仇,杀母夺位之恨,今生今世,真的再不能报了吗?

香烟将尽,丝帛已化,多尔衮看着化为灰烬的帛匹,手抚铜镜,又想:大玉儿,你我两情相悦,无奈却有缘相逢,无缘相伴,你虽赠我“香”“丝”(相思),我却何以为报?然而你能念及今天是我娘祭日,肯执子媳之礼,就是对我最大的情谊了,以往纵有什么不对之处,我又岂会记恨于你?你又何必送我铜镜请我原谅(圆,亮)?

多尔衮原是至情至性之人,爱恨虽然强烈,却都只在一念之间。一生之中,他心头最大恨事乃是生母大福晋乌拉纳喇氏之死,今日是母亲的十年死祭,宫中并无一人提及,而大玉儿竟能铭刻于心,与他同祭,遂令他顿生同心同德之感,重新视她为最平生第一知己,至于大玉儿害死睿亲王妃一事,他原本与福晋没什么感情,此时就更不在意。毕竟福晋与母亲比起来,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可谓天壤之殊,只要大玉儿对自己的母亲真心敬重,那就是天下第一等的知心快事,心头第一位的知己爱人,至于其他便全无所谓了。

忽闻“哔剥”一声,抬头看时,却是那只围着油灯盘旋半晌的蛾子到底燎了翅子,坠下桌来。多尔衮手撑着地坐起,方觉两腿酸麻,遂活动腿脚,挪至案边,两指拈起蛾子,丢在火盆中。火苗儿一阵微蓝,化了一阵烟散了。

帘子一挑,乌兰却再次惶惶来报,说庄妃娘娘亲身来了。多尔衮一惊,不及说话,大玉儿却已经闪身进来,低声命乌兰:“你出去。”直如出入在自己宫里一般。然而她的声音中自有一种不可违抗的威严,乌兰不敢多话,恭敬退出。

大玉儿站在地中央,退去头上风兜,露出一张烧得艳红的桃花脸,双目灼灼,泪珠闪动,是水做的骨肉,却是火样的热情。她看着多尔衮,轻声说:“多尔衮,我们两个,都是一样的孤儿啊。”

只这一句,已经完全俘虏了多尔衮的心,他再也不及多想,一步上前,猛地将大玉儿扯进怀中,顾不得款言细语,柔抚亲吻,只双手猛一用力,刷地撕开大玉儿的大襟,露出一双雪白的豪乳来。

大玉儿申吟一声,瘫软在多尔衮的怀中,两行泪直流下来,双手揽住他的脖子,叫道:“多尔衮,我说过要补偿你,我要补偿你,你才是真正的男人,你才是真正的皇上。多尔衮,你是皇上,我是皇后!”

“你才是真正的男人!你才是真正的皇上!”对于一个男人,尤其是多尔衮这样的男人而言,还有什么赞美比这样大胆而又大逆不道的宣言更能让他心旌动摇,勇气勃发的吗?

“我是皇上!你是皇后!”多尔衮重复着,宣告一般,盟誓一般,随着他的宣告,他的动作越来越猛烈,越来越汹涌,越来越疯狂。

大玉儿申吟着,欢叫着,哭泣着,纠缠着,两个人的泪流在一起,汗流在一起,她搂着他,掐着他,咬着他,将他的肩膀咬出血来,但他不觉得疼,反而觉得畅快。就在这神坛下面,就在母亲的牌位前,他们两个,一个是皇上的妃子,一个是皇上的弟弟,却扭反伦常,颠倒君臣,不管不顾地疯狂缠绵,他占有了她,他便是真正的皇上;她属于了他,她也就是崇高的皇后。

她在他的肩膀上睁开眼睛,看着神坛,看着大妃乌拉纳喇氏的牌位,心里说:看着吧,我才会是那个笑到最后的女人!大福晋,我知道你爱代善大贝勒,但是你不敢,你白白地死了。我不会!我爱的人,就一定要得到!我不但要得到爱人的心,我还要得到真正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会记着你,大福晋,永远把你的前车之鉴当成我的镜子,警醒我自己,绝不会像你那样,白白牺牲!

这是盘古开天辟地最疯狂暴烈的一次,它不仅是一个男人压抑的热情和一个女人突然的爆发,它更糅合了仇恨、阴谋、权力的,和对整个不公平世界的报复!它的力量是可怕的,远远不仅是表面上的偷情那么简单,它更孕育了一个莫大的祸端,并将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天意难违的巨大变数。

狂潮退去,两人仍然紧紧相拥着,大玉儿静伏在多尔衮的胸前,听着他沉着有力的心跳,一下,又一下。良久,她抬起头,仰躺在他的怀里看着他的眼睛,要求他:“多尔衮,对我说一个字。”

“什么字?”

“多尔衮,你说过我是最了解你心意,最能想你所想的,那么,你了解我的心意吗?你也能想我所想,答我所求吗?”

“你说吧,你说什么我都会答应你。”

“多尔衮,我会记着你这句话,我也要你一直记着你自己答应过的话,不论将来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我提出什么样的请求,你都会答应我。”

多尔衮一愣,觉得自己仿佛进了一个圈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请求?他看着大玉儿,将她抱得更紧一些,却没有说话。

大玉儿微微地叹了一口气,似乎非常满足,又似乎无限委屈,她对着多尔衮的心口处轻轻印下一个吻,轻轻说:“多尔衮,宫里什么都有,珍珠宝玉,荣华富贵,可是,你知道最缺的是什么吗?”

“是什么?”

“是一个字。多尔衮,我要你把那个字送给我,只有来自你的馈赠,才可以让我成为全天下最幸福最富有的女人,否则,我便永远都是一个最可怜最贫穷的孤儿。”

多尔衮猛地一震。孤儿。她用了一个怎样惊心动魄的字眼。她是庄妃娘娘呀,是科尔沁寨桑贝勒尊贵的格格,是大清太宗皇帝新封的妃子,可是她抛弃性命安危于不顾,深夜前来,以身相就,把自己的怀抱当成她惟一的家。

天底下还有比这样的痴情更令人感动的吗?如果她的行为败露,那可就是死路一条啊。她的爱情,是以死亡以生命为代价的。哪个男人能够抵挡这样炽热的爱情?

多尔衮心潮澎湃,血气上涌,再无顾虑,慷慨道:“大玉儿,我不会让你孤单的,我爱你,我知道你也爱我,这宫里,不管多么阴暗,多么贫乏,但是我们的爱情会让它变得充实。大清是我们的,天下是我们的,是我和你的,只要我们相爱,总有一天,我会和你称王称后,坐拥天下。”

“多尔衮,我相信你。多尔衮,谢谢你的爱。”大玉儿仿佛最后的一丝力气也用尽了,她满足地伏在多尔衮的怀中,熟睡过去。

第61节清宫深处谁是谁的真爱(3)

多尔衮怀抱大玉儿,觉得份外踏实笃定,仿佛自己十年来寻寻觅觅,而今终于找到了一生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又仿佛这东西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只是不小心给失落了,而今终于寻回。他低下头,平生第一次,用一种无比爱惜的眼光看着怀中的女子,想着刚才自己亲口说过的话,承诺的那个字:爱。

爱。皇宫里什么都有,就是爱太缺乏了。

爱。自己刚才亲口说出这个字,也得到这个字了吗?

爱。这大抵是人世间最神奇的感情了,当它珍藏于心时,心里反而空空荡荡;而一旦从心中付出,心却因此而充实起来。

爱。只有付出,才会拥有。

爱。多尔衮能骑善射,文武全才,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现在他才知道,原来这世上还有一件东西是他从来不了解,此时才知道的,那就是爱。

他更紧地抱着大玉儿,更深地吻着大玉儿,他爱她,他把爱说出了口,就也同时拥有了爱。大玉儿也是爱着自己的。自己再也不孤独了,因为这个女人的存在,因为这个女人的出现,因为这个女人的给予,孤单的自己,从此与这个女人合二为一,因为拥有了彼此而真正地拥有了完整的自己。他多尔衮,现在是有爱情的人了。

他真不舍得将这个女人唤醒,他真不愿意把这个女人送走。但是男人的理智提醒着他,不管他有多么爱她,或者说他越是爱她,就越要小心地呵护藏起自己的爱,把她送回深宫,与她相守承诺,一起等待。

绮蕾离开了他,那不要紧。能离开自己的人,从开始就不是属于自己的。只有那个主动投向自己怀抱的女人,才是真正自己的女人。这个女人,是庄妃大玉儿,而不是别人。不是雍容而迟钝的睿亲王妃,不是忠顺而简单的婢女乌兰,更不是心里只有复仇没有爱情的绮蕾。

大玉儿,大玉儿才是他的真爱,是他藏在心底十年的那个女人,是他此刻拥在怀中的这个尤物,是在未来人生将与他联手同心夺取天下的伙伴。绮蕾不是他的同谋,大玉儿才该是他的襄助呀!

他再一次用深深的吻将怀中的爱人唤醒,以生平绝无仅有的温柔语气对她说:“玉儿,醒醒,我送你回去。”

大玉儿不情不愿地睁开眼睛,媚眼如丝,娇羞地一转,低语:“要走了么?天亮了么?”

多尔衮大为不忍,几乎恨不得就这样带着所爱远走高飞,永不放她回宫。但是,他的宏图大业呢?他们的壮志豪情呢?大玉儿不是绮蕾,如果绮蕾愿意,他早已带她远避深山,男耕女织去。但大玉儿不行,大玉儿生来就是科尔沁的格格,十二岁就是皇太极的福晋,她是注定要享尽一世的荣华富贵,理该得到世间最好的一切的,自己若不能给她最辉煌的基业最称心的享受,就绝不可委屈了她。

“我送你回去,是为了将来再娶你回来。玉儿,你记着,你是我的人,我早晚会娶你的!大清是我们的!天下是我们的!”

两人一骑,悄无声息地潜至宫墙根下,缩身树丛后面,等着交班侍卫走过。大玉儿悄声说:“我已经叮嘱了忍冬留心,以投石为号,接我过墙。”随将一颗石子抛进墙里。

俄顷,宫里复抛出一颗石子落地,大玉儿喜道:“好了。”命多尔衮牵着马,自己踩在马背上翻上宫墙,婀娜身影望空一跃,宛若大鸟一般,倏地没入黑夜。

多尔衮看着,忽想起当年并辔扬鞭驰骋草原的旧事,一时情思潮涌,几乎没有跟随翻过,再往永福宫缠绵一番才好。隔墙依稀闻得有窗格开阖之声,继尔归于宁静。知道庄妃已经安全回宫,遂踹蹬上马,借着夜色掩映悄悄遁去。

原来这永福宫后窗紧贴宫院西墙,侍卫每更一交班,打个照面后向两侧巡行,每隔半个时辰重新巡行一周,在这两次巡行之间,足有半个时辰的功夫墙根儿底下是没有人的。而忍冬在宫里开着后窗一直严阵以待,一则等着庄妃娘娘投石问路,二则留心观望后窗巷子里可有人通行,若是石子落地而巷里无人,她便也投一颗石子到墙外,通知娘娘越墙而入,自后窗潜回寝宫;若是巷里有人,便不做任何动静,那么庄妃就先不要急着翻墙,只静心等候侍卫下次交班再行问路罢了。如此这般,真正天衣无缝,再稳妥不过。

多尔衮和大玉儿遂借着忍冬帮助,隔三差五地翻墙相会,合唱了一出西宫记。除睿亲王府几个亲信知道外,五宫内外俱被瞒得铁桶一般,真正神不知,鬼不觉。

他们的偷情,无异于是向大清王朝做出的第一道宣战书,也是最彻底的背叛。一旦他们的手相握,心相牵,死亡的利剑也就悬在他们的头顶了,随时将带着无可阻挡的威力呼啸而下,那时,将要为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恋付出代价的,将不仅仅是他们两个,还有与之相关的所有知情与不知情的人!

这一切后果,他们知道,但他们仍然做了。做了,也就意味着义无反顾,意味着铤而走险,意味着生死性命早已置之度外。称王称后,坐拥天下,这是他们的梦想,也是他们的宿命,如果做不到,就只有一死了。

不成功,则成仁,多尔衮与大玉儿,没有退路!

十月底,太医诊出宸妃有孕,皇太极欣喜若狂,益发宠溺东宫。后宫诸妃怨望不已,都聚到清宁宫来,请皇后向皇上进言,要求后宫雨露均沾,一视同仁。

哲哲面子上答应,不过得闲时向皇太极略提两句,皇太极却只是不以为然:“海兰珠是你的侄女儿,朕对她好,也是看在你们科尔沁家族的情份上。况且刚才朕从后院经过,看到东西两宫的妃子们在空场上踢毽子游戏,玩得很是高兴,不像有什么抱怨之情。”

哲哲笑道:“那些妃子就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当着皇上的面表现不满,何况她们能够见到皇上,当然是高兴的,又怎么做得了准呢?”

皇太极想了想,勉强说:“你的话我听见了,以后朕尽量公平,无分彼此,遍施恩泽便是。”

第62节清宫深处谁是谁的真爱(4)

哲哲无奈,淡淡笑道:“想让皇上不偏心,那也还真难,只要尽力公平就是了。”又道,“冬至将近,今年可还要去围场狩猎不去?”

皇太极想了想,道:“渔猎原是我大清兴国之本,绝不可废。况且今年大清初建,前线又捷报频传,英王此次出兵,与明朝大军先后五十六战,攻陷十二城,逼得明将张凤翼、梁廷栋饮药而亡,大挫明军志气。这都是祖宗天恩,积德载福,荫泽于朕。故而这祭天大典不但不可废,还须隆重进行,有别于往年才是。明天上朝,朕还要命礼部将此事好好计议呢。”

哲哲问:“那宫里届时可要有什么庆典不要?”

皇太极笑道:“后宫诸事,自然是你这中宫娘娘说了算,又何必问朕?”又道,“你们往年弄的那个九九消寒令很好,后来怎么不见再做?今年再照样儿做出来才好。”

次日早请安,哲哲便向众嫔妃发话道:“今年新朝初建,冬至节目须与往年不同,必得有所翻新,出点别致又吉利的新花样儿,娘儿们好好热闹一番。你们也都想想,有什么好主意?”

娜木钟最是爱热闹喜风头的,当下第一个说道:“这个容易,冬至节庆,唱大戏是免不了的。今年索性翻个新,不单止戏班子,便叫礼部竟把所有杂耍班子一并叫进来,不问有名儿没名儿,哪怕他是撂地摊儿的,走三江闯五湖跑码头的,只要玩意儿好,有绝活儿,都一总地揽进来,好好热闹三天,也叫咱们好好开开眼,解解这出不了宫逛不了会的馋。”

众妃子听了,也都叫好,说这个够热闹,够排场,够新鲜,也够喜庆。娜木钟得了意,越发抓尖卖乖地出主意道:“同时还得传令给御厨房御茶房,到时候也不能都是往常那几大样几大碗儿。记得咱们在草原上那会儿,爷们儿上前线带兵打仗,天寒地冻,没法儿弄吃的,便叫士兵们烧大锅煮雪成水,把羊肉片成一小条一条丢进锅去涮着吃……”

话未说完,巴特玛先笑起来:“我知道了,这不就是涮羊肉吗?姐姐何必唠唠叨叨说这大半天,难道叫咱们在后宫里摆大宴吃火锅儿不成?”

娜木钟冷笑道:“你呀,真是听风就是雨,就是不动脑子。我这主意,的确是吃火锅儿,可不一定非要涮羊肉呀。等我说出来,保准你们各个叫好。”刚要往下说,忽见海兰珠因听得涮羊肉一句,顿觉胃酸上涌,将手堵着嘴犯起呕来。

哲哲忙挥手道:“先别说了,珠儿听不得这个。”遂叮嘱数句,命丫环扶她回去歇息,又道,“那石榴儿虽好吃,可也不宜多吃的,解解酸就好。”眼看着去了,才回头向娜木钟道:“现在可以说了。”

娜木钟悻悻不乐,低头喝茶不语。哲哲深知其意,也不催逼,且先搁下这件,向大玉儿道:“昨日皇上提起那年的九九消寒令来,要照那样儿今年再做一个出来。这满宫里数你的学问最好,明儿先拟几个来我看,也须出点儿新意才好。”

大玉儿领命应了。巴特玛忽然福至心灵,向大玉儿道:“我倒有句话要跟玉妹妹说,大家看是怎样?前朝大臣们有什么事跟皇上请旨,都是写个奏折出来,给皇上批复;咱们如今就趁这个写消寒令的机会,也给皇上奏一旨,让皇上体恤后宫,不要太偏心了才是。”

不待大玉儿回答,娜木钟先就拍手道:“这个是正经主意。看不出淑妃妹妹,竟有这样巧宗儿出来。这才叫应了那句老话儿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巴特玛难得被称赞一回,也不理娜木钟比她作“愚者”,只听她赞自己一句“正经主意”已觉喜出望外,竟连手也不知往哪儿摆,只乱摇着说:“我也只是一时想头,到底怎么样,还要庄妃妹妹费心呢。”

大玉儿低头思忖一回,笑道:“我也只有勉力试试。”

娜木钟道:“庄妃妹妹锦心绣口,妙笔生花,你想出来的句子,皇上一定看得进的。”

说着话,方才送宸妃的那丫环回来,端了一盘子开口石榴禀道:“宸妃娘娘说,刚才搅了大家的兴,对不住,这些石榴是昨儿才得的,请大家尝个鲜儿。”

娜木钟笑起来:“她一个人贪酸,便以为人人都成馋嘴儿了。不过这石榴个大籽满,看着还真是挺招人的。”说着便拿了一个过来,丫环赶紧递上针线,娜木钟挑了一粒石榴籽儿尝了,酸得蹙眉紧脸,嘬起腮来,叫道:“好家伙,真酸!”

于是丫环布好炕桌,把巾子替众人围在颈上,众人便围着炕桌挑石榴吃。独哲哲仍倚着靠枕,命迎春拿着碟子身旁侍候,又见娜木钟颜色稍霁,遂旧话重提:“先别争嘴。倒接着说说你的主意,怎么个涮火锅?说得好,大家给你喝声采;说不好,可是要罚的。”

娜木钟笑道:“我这个主意若还不好,情愿受罚的。”遂背了手昂了头,侃侃而言:“娘娘细想,这天下可涮的东西多着呢。吃火锅原图的是个简便,咱们要出花样儿,索性化简为繁,况且咱们各人各口味儿,难得庆贺一回,正要借着节日大吃大喝,可不能委屈了自己:第一件佐料自不必说,苦辣酸甜咸得合着各位的口味儿来,酱碗儿上得下足功夫,油盐酱醋芝麻香油葱末辣根茴香蒜汁儿,总之普天下有的都得备齐了,都在大条案上一样样摆好,也不用厨子侍候,咱们索性自己动手,按照口味儿自个儿调着吃着,也吃了也玩了还可以换花样儿,一道菜蘸着不同酱碗儿,倒能吃出上百种味儿来,岂不有趣?”

说得众人都拍起手来,道:“果然有趣。”娜木钟复往下说道:“这第二件,是汤头。草原上大锅煮水,难道咱们也非得照猫画虎单煮水不成?就不会把水换成汤?”

哲哲点头道:“果然不错,只是天下高汤何止成百上千,咱们倒是弄个什么汤出来呢?难道也照你说的佐料的法儿,也把普天下的汤碗儿备下,各人调各人的不成?那可得多少口锅,多少个厨子侍候呀。”

娜木钟笑道:“那却不必。汤么自然只能一种。虽说众口难调,如今也只可存大同求小异,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了。”

哲哲笑道:“方才你说的,各人各口味,不可委屈了自己;这会儿又求大同存小异了。天下的话竟都叫你说尽了,如今倒要听听,你怎么个求大同存小异?如何从这千百种汤头里选出一种来,若是有一个人不服气,就算你说的不好,还是要罚的。”

娜木钟道:“汤第一讲究个‘鲜’字,何为鲜?乃是一个‘鱼’加上一个‘羊’字。北以羊为鲜,南以鱼为鲜,咱们这汤啊,就用鱼和羊来煨,撇了油去了腥,熬得雪雪白,到时候盛在白玉碗里,飘上几颗如此碧绿葱花儿,不等下料,这色、香、味儿,就先全了!”

第63节清宫深处谁是谁的真爱(5)

一言既罢,众妃子一齐叫起好来,说:“果然是鲜,还没等吃,光听着,口水儿已经快下来了。”

大玉儿笑道:“论起吃穿两字,天下再没人比得上贵妃姐姐学问大的。”

娜木钟见大玉儿也佩服自己,更加得意,笑道:“若论诗词歌赋,博古论今,那是玉妹妹第一;比这施朱抹粉,好吃懒做,我当毛遂自荐。”

众人都笑起来,说:“这说的没错儿。”

娜木钟遂继续说道:“有了酱碗汤头,这三件,才论到吃的主菜上。这倒反而是最容易的一件,无非新鲜蔬菜,鱼虾蟹蚌,鸡鸭牛羊,总之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只要能吃进口里去的,有多少备多少,也像那佐料碗儿一样,大条案桌上摆着,各人托一金盘,走马观花,爱吃哪样便涮哪样,边吃边看戏,吃累了就歇一会儿,有了胃口便再吃,也不用怕菜凉了,也不必担心剩下来,看一天的戏,吃一天的火锅儿,要多热闹有多热闹,要多喜庆有多喜庆,你们说说看,还有主意比我这更好的吗?”

哲哲点头喝采:“果然是一等一的好主意。便是这样,这就传令下去,叫御厨房照你的话准备。”

棒了几日,庄妃果然拟妥九九消寒令交与哲哲。哲哲于夜间转呈太宗,今次与往次不同,却是两句:“香闺幽庭尽是相思染,春茶秋树宫音绕指柔。”

太宗初看不解,细细算去,笑道:“这两句话每字九笔,合成两联,也算是巧笔了。只是既称九九消寒,自然是九字便好,如何多此一举,拟了十八字出来?若说是对联,又对得不工。香闺幽庭和春茶秋树还可以勉强说是对得上,‘尽是’对‘宫音’已是不妥,‘相思染’对‘绕指柔’更是离题。这两句任拿出一句来都算是一个完整的消寒令了,非要多出一句,岂非蛇足?”

哲哲笑道:“皇上且别急着批驳,倒也好好想想这相思染的意思才好。”

太宗道:“宫里节令自是颂圣之句,还有别的意思不成?”遂重新吟哦数遍,忽然明了,点头道:“庄妃好心思。分明是借着添令在抱怨朕呢。”说罢大笑。

哲哲故意道:“皇上刚才说不好,这会儿倒又说好了,倒把我给弄糊涂了。玉儿这令,到底写得好是不好?怎么个好法儿?”

太宗道:“说不好,是因为玉儿心眼太多,夹七夹八,不肯好好地添令,非要弄个对联出来,绕着弯儿骂朕;说好呢,是觉得玉儿难得,才思敏捷,又诡计多端。”

哲哲笑道:“诡计多端?这算是什么好处?”

太宗遂细细分析给她听:“这句‘香闺幽庭尽是相思染’表面上用一个‘染’字写得满满的,然而‘相思’二字又分明是空,所以‘香闺幽庭’也都是空,这一联说到底其实只是两个字,即‘空庭’;下句‘春茶秋树宫音绕指柔’用一个‘绕’字来对应‘染’字,已经很巧,而‘绕指柔’表面香艳温暖,然而柔的只是‘宫音’并非人声,这暖就变成了冷,冷到了指尖儿上,冷得绕庭夹院,连‘春茶秋树’也都冷了起来,不是春也不是秋,倒是冬天了,所以这一联九字,其实也只是两个字‘冷清’。这哪里是什么九九消寒令?分明是抱怨朕冷淡了妃子,将后宫变冷宫,可谓是一种温柔的抱怨,别致的请求了。”

哲哲恍然,笑道:“空庭冷清?玉儿真也胡闹,太大胆了。”

两人又嘲笑一番,遂议定自即日起,诸妃轮流召幸,雨露均沾,再勿使后宫变冷宫。

此政一出,后宫诸妃着实庆幸了一段日子,各自施尽法宝,把天下花样儿翻云覆雨,一一与皇太极演示。故而施行未久,皇太极已告困乏,直将晚间房事看成天下第一苦差,任凭妃子们再穷心竭智亦不能使他情动了。再到后来,遇到喜爱的妃子轮班还可勉强应付一晚,遇到那姿色平平的,就想方设法躲此一劫,每每藉口与大臣们商议国事,入夜犹耽在御书房不肯回宫,甚至佯病月兑滑,无所不用。被月兑空的妃子又羞又妒,怨气只有比以往更重。

饼了立春,太医诊准宸妃月复中是位皇子,皇太极喜出望外,自谓新朝初建,宸妃头胎即得皇儿,分明天降龙种,紫气东来,遂故态重萌,将轮流召幸的话再不提起,又开始一味沉溺东宫了。

到这时,连大玉儿也已束手无策。海兰珠的步步紧逼让她终于知道,自己请来的不是一个帮手,而是一个对手了。这个对手,远比绮蕾还要厉害,因为绮蕾获得皇太极的宠爱是被动的,所以毕竟有限;而姐姐独擅专宠,却是主动出击,缠绕有加,哪里还给自己留下半分余地?

她觉得叹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自己苦苦地将皇太极从绮蕾身边拉开,然而自己得到了什么?绮蕾虽然遁入了空门,然而她的影子仍然在这里,在东宫,在宸妃海兰珠的一颦一笑间。

不仅是皇太极将海兰珠看成了第二个绮蕾,便是在后宫诸妃的妒意里,也将她们两个难以分开。难道自己一番苦心,就是为了替他人做嫁衣吗?

大玉儿对着星辰满天恨恨地发誓:姐姐,绮蕾,走着瞧,笑到最后的才算是笑得最好!

[快捷键:←]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玫瑰言情网拒绝任何涉及政治、黄色、破坏和谐社会的内容。书友如发现相关内容,欢迎举报,我们将严肃处理。

作品后宫内容本身仅代表作者西岭雪本人的观点,与玫瑰言情网立场无关。
阅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确有与法律抵触之处,可向玫瑰言情网举报。 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玫瑰言情网均不负任何责任。

玫瑰言情网做最专业的言情小说网,喜欢看言情小说的你,请记住我们的网址www.mgyqw.com